作为北京园博会的点睛之作,国内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位于北京永定河以西,鹰山森林公园东侧的园博馆,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恢弘大气的金色屋顶、险峭别致的空中花园、相映成趣的波光塔影,以“理想家园、山水静明”的规划理念,形成了“藏风聚气”的山水环抱骨架,成为北京南城一颗熠熠闪烁的明珠,填补了我国没有国家级园林艺术博物馆的空白。
两千件展品展示园林史
园博馆包括主展馆、室内展园和室外展区三部分。主展馆以时间为轴,策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理想家园三大展陈区,展现中国园林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目前,园博馆已收集到近4000件展品,其中既有长达38米的巨型硅化木,也有乾隆皇帝亲自题名的太湖奇石“青莲朵”。园博馆和国内外不同地域特色的园林作品,生动再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诠释了园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博馆内设置了中国古典园林、世界名园博览等六大固定展览,一部介绍中国园林的4D电影将在园林互动体验厅播放,另外还安排了《蕴奇藏珍——北京皇家园林藏品精粹展》《绝世天工——清代“样式雷”园林图档展》《瓷上园林——从外销瓷看中国园林的欧洲影响》3个临时展览。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张勇介绍说,游人通过观赏数千件文物展品和图片、档案、视频、模型,游览园区内128个展园,能充分了解人类创造园林的历史、文化、科技成果,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园林大百科全书。
南北名园争奇斗艳
中国人传统的梦想居所是什么样的?南方和北方的园林艺术又有何异同?这些谜底都可在园博馆揭晓。
在室内展园,这里原比例仿建了苏州、岭南、扬州三大代表性的私家宅院:婉转优雅的苏州“畅园”、险峭别致的扬州“片石山房”,大方包容的岭南“余荫山房”,以表现中国南方经典园林流派的特色。
扬州的“片石山房”,位于一层奇峰上,被称为国内最大的空中庭园,再现了绝无仅有的屋顶掇山之最,体现了“山石画境”。苏州“畅园”总面积1450平方米,包含了桐华书屋、憩间、留云山房、涤我尘襟等景致,周边以山石花木为主题,四周以高低变化的白墙为背景,面积虽小但布局巧妙,具有精致玲珑的特色。
与南方园林的精致不同,在园博馆室外,依地形、因地制宜原景再建了3处“北方山水园林”:山地园林“染霞山房”、平地园林“半亩轩榭”和水景园林“塔影别院”。
面积达250平方米的微缩圆明园也“搬”进了园博馆。由上海雕刻大师阚三喜历时10余年创作的这组雕塑,采用紫檀木、寿山石、竹丝等勾勒出“万园之园”的盛景,其中的2000多座建筑清晰可见,10万扇门窗均可开启。
“有生命”的博物馆
园博馆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会“呼吸”,有“生命”,是“园林植物、园林置石、园林奇珍”三位一体的博物馆。
张勇介绍说,园博馆栽种的近200种植物中,有百余株特型苗木分别从天坛、北海、颐和园等地采取特殊措施移植而来。就植物种类而言,既有皇家园林常见植物白皮松、西府海棠、牡丹等,又有北方寺庙园林植物七叶树(菩提树)、金镶玉竹等;南方私家园林常见植物罗汉松、广玉兰、枇杷等也随处可见,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的80余年树龄的炮仗花、来自颐和园百年以上树龄的宫廷古桂等,构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在园博馆大厅南侧,是“前程似锦”植物生态墙。生态墙设计原型为富春山水画,“画卷”长28.4米,高近10米,用黄金葛、黑金刚、玉龙草等十余种近2万株植物,通过数十种植物不同的色彩、质感,展现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的春山美景。
同时园博馆也是一座“园林置石”博物馆。“畅园”和“片石山房”选用南太湖石,“余荫山房”则按照原来特色选用广东当地英石。以展现北方山地园林特性的染霞山房则借鉴了避暑山庄和颐和园的景观,石材主要选用北方黄石;室外展区水体驳岸大部分采用青石,四季厅与半亩轩榭局部则采用南太湖石与建筑水体结合。
在这里,奇山、美石、绿植构成了大自然的千奇百态,处处神来之笔,书写着园林传奇!(本报记者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