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用爱心铸就新梦想”

    ——南通修车老人胡汉生善行的感召效应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7日   03 版)

        5月1日,本报在3版头条刊登了《“我这样老去,才有价值”》一文,报道了南通修车老人胡汉生的事迹,据了解,他的“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故事早就感染带动了一批南通人。

        “磨刀老人”吴锦泉就是其中之一。4月21日,“磨刀老人”吴锦泉抱着一大袋硬币来到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门口,老人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1714枚一元硬币,503枚五角硬币,7枚一角硬币,共计1966.2元全部捐出。“四川芦山地震了,这些是给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钱不多,都是我这两年磨剪子磨来的。”转身离去的时候,老人轻声道,“要是老胡还在,他铁定跟我一起来。”

        龙潭村党总支书记秦峰还记得,2010年,老胡提着一万元来办公室的场景。“他想把这笔钱捐给村里条件困难的村民,我当时就被感动了。”秦峰说,“慈善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胡老能做到的,我们大家都该出把力!”在胡汉生爱心精神的感召下,2011年6月,龙潭村建立了“汉生爱心互助协会”,村干部、爱心企业、村民们纷纷捐款,当年就筹得善款40.5万元。

        现在,村党总支为“协会”建立了专用账户,由专人负责账目管理,并制定了规章制度,爱心款用于帮扶重残、重病、特困、失学儿童等困难群体。近两年来,“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共发放善款21万余元,受益人数达816人次。秦峰说:“村财政每年都会向协会注入资金,我们一定将这个满含着老人深情与爱心的互助组织进行下去!让老人的精神延续下去!”

        胡汉生的故事传进了课堂,初二学生梁旭涛在日记里写下:“一位亿万富豪捐献百万元,我们说他可敬,因为他接济贫苦。一位修车老人捐出10万元,我们称其伟大,因为他奉献了他的全部。”胡汉生的故事传进了单位,南通唐闸善洪志愿服务工作站、街道机关和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志愿者走进社区,志愿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政策咨询服务……

        修车老人胡汉生走了,他用平凡诠释着大爱精神,用榜样“润物无声”的力量引领着社会的道德风尚。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爱心邮路……南通不断涌现出来的凡人善举,将昭示人们在感知中明善,在感化中崇善,在感恩中行善。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韩松林说:“我们要像胡汉生一样始终保持高尚的追求,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积小善而成大德,用善举传递正能量,用爱心铸就新梦想。”(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金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