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汝菲 记者潘剑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章乃器学院吴红燕同学来到学校图书馆,将自行购买读完的几本书连同发票一起交给工作人员,在加盖“学生购书报销专用章”后,书留在图书馆,发票拿到校财务处报销。
“这个制度很受欢迎,不用自己掏钱就可以看喜欢的书,看完还能把书留给其他同学分享。”吴红燕说。
据介绍,“学生看书,学校买单”是浙江工商大学从1999年开始的一项阅读激励举措,由校学生处、财务处、图书馆协同实施。为更好地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求,提高读书积极性,同时也减轻经济负担,以及避免浪费,学校规定综合测评列班级前40%的学生每人每年可报销5本书,学生自购图书读完交到图书馆后,学校全额报销其费用。
近年来,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阅读的冲击下,手执书卷这一象牙塔里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似乎有些黯淡。“新媒体阅读快捷、丰富,但不够系统、缺少深度。大学生务必将有限的阅读时间留些给‘纸读’,因为任何学科的经典依然以纸质为主,而经典是人类知识、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浓缩。”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说。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图书馆采购,学生喜欢的书多了,自然会主动走进图书馆。”校图书馆副馆长朱明伟说。为更加系统地掌握图书资源的使用情况,学校还新开发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图书馆的访问人数、图书借阅类别、数量等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同学们需要的资源,尽量满足各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