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2013中国大学生时装周整整七天的忙碌,记者面前的周晓鸣虽然声音略显沙哑,但举手投足间仍然透着十足的优雅。在这次时装周的舞台上,她带领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一共展示了服装设计专业18名毕业生的64套作品。这些作品以极强的设计性与市场性获得了广泛好评,中法学院也最终获得了市场潜力奖和人才培养成果奖。
作为国内杰出的服装设计、表演策划教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中方执行院长周晓鸣成功创办了国内首个“中法合作服装设计”本科专业,以及首个“服装表演策划”专业。她笑称,自己最大的愿望和理想还是做一名教师,培养出更多让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人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记者: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相比其他院校,您更加注重什么?
周晓鸣:这些年来,很多学生跟我说,因为父母要他拿文凭,艺术类专业分数相对较低,所以他才报考艺术类院校。对于那些对所学专业并不热爱的学生,更需要教学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现实基础上,我们中法学院调整了教学框架。其他艺术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一般都是前两年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到大三才会接触专业课,而我们是国内服装设计专业为数不多的让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学习立体裁剪的学校之一。不仅如此,我们也将服装设计、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和服装工艺一起同步开设,让每一门专业核心课都贯穿大学四年。
将民族东西以精美工艺呈现出来
记者:近段时间,中国民族服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获得关注。您的教学中少不了面对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您对此如何看待?
周晓鸣:记得有一次我去巴黎参加活动,一个法国人对我说,中国服装除了出土的文物,就是对原来服装的原样复制,现在更是抄袭各种国际大牌服装的款式。这番话让我很受刺激。我认为,要提升中国服装在世界上的地位,服装设计院校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
我们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从服装的角度来说,光把老祖宗的东西拿出去肯定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法合作办学的原因。让学生多接触世界顶尖设计理念与制作技艺,将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同时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此基础上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将民族的东西以精美的工艺呈现出来。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记者:将中国服装推向世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服装设计领域的教师,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建设?
周晓鸣:中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归根到底还是缺少人才。培养人才,重点又在高校。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国际大牌都是靠坚持不懈才走到今天,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就要不断鼓励他们这个领域不断前行。每一套衣服从设计构思、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到最后的缝纫工艺,无不需要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就是要让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圆自身设计师之梦,圆中国服装之梦。(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刘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