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文化评析

    保护历史街区,留住文化根脉

    户华为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4日   02 版)

        历史街区保护应当慎之又慎,不轻言开发,不急于改造,尤其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让商业开发和文化旅游喧宾夺主,也不能一切唯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或申遗马首是瞻。

        近些天,有关什刹海改造的消息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面澄清,但人们心里的石头并没有就此落地。一则“误读”出来的消息反响如此之大,一方面体现了以什刹海为代表的、现存不多的老北京历史街区在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挽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忧虑和反思的地方。

        与一般文物古迹不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一个综合的体系。这些街区不仅拥有古建筑、古院落、古街道等物质遗存,更重要的是大量居民仍居住其中,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过去的时空再现,是活的历史,人们从中能够领略历史风情,可以走进一个城市的昨天,触摸文化的灵魂,因此历史街区堪称城市的文化根脉。

        正因为如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一般文物古迹也有不同,相对于后者的“静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该是一种“活态”保护,不能只保护旧房子,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保护文化,保持“生活的延续性”。要处理的不仅是过去与现在、存在与发展等问题,还要格外关注生活与文化、日常与仪式等关系,保存历史原址、原物、原状、原生态,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无疑,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还在探索的难题。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各地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中,很多古老街区消失在现代都市的扩张和拆迁大潮中,还有一些在所谓改造开发或者保护复原的旗号下丢掉了真实性和完整性,变成一座空洞的博物馆、一个虚幻的表演舞台甚至低劣的仿古一条街。正因为事关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历史街区保护应当慎之又慎,不轻言开发,不急于改造,尤其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让商业开发和文化旅游喧宾夺主,也不能一切唯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或申遗马首是瞻。

        而对历史街区的修缮建筑、整治环境、配套基础设施等工作,都要在充分论证、公开透明、集思广益的前提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多元力量的参与尤为重要。除了管理部门、企业资本、专家学者、民间力量,还有生活在历史街区的居民,他们用生活记录昨天,用活动展示历史,他们如果离去,历史街区便失去了色彩和灵魂。因此,他们最应当享有知情权和管理参与权。

        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对历史遗存尽量保存,对记录岁月印痕、承载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气息全力延续,解决好存在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变化与永恒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时间的脚步,传承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文化保护才能真正共赢互惠、泽被后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