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微电影《热血雷锋侠》:创意表达“中国梦”

    王 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1日   04 版)

        近日,由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新疆本土80后导演马史导演的微电影《雷锋侠2:热血雷锋侠》在网络热播,掀起了一股“雷锋侠”的讨论热潮。《热血雷锋侠》讲述了主人公薛飞在校脸谱社社长的邀约下,加入校园“英雄联盟协会”,戴着“雷锋帽”,穿着“雷锋装”,扮演雷锋,以外形上贴近偶像的装扮风格、行为模式,向心中的英雄致敬,并在“盲侠”、“葫芦侠”、宿管阿姨的帮助下,打败了横行社会的反面角色“地沟油侠”,进而实现了自己作为“雷锋侠”的侠者生活、英雄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热血雷锋侠》自网络上映以来点击量逾1000万次,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微博平台相关信息1万余条。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主要新闻网站都对“雷锋侠”的正面意义进行了报道。更有不少网友模仿该故事主人公薛飞,在现实生活中穿起“雷锋装”,见义勇为,践行雷锋精神。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这个角度来讲,《热血雷锋侠》是一部记述主人公薛飞个人梦想的影像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渴望成为一位像雷锋一样受人欢迎、被历史铭记的人民英雄。影片借由画外音多次谈到薛飞的心声:“我想成为一个英雄。”而在他的心目中,这位英雄的经典形象便是雷锋,他渴望通过一系列见义勇为的行为复活自己心中的英雄。因此,《热血雷锋侠》其实是对“中国梦”这个全国性议题的一种创意性的故事表达。这种故事表达在导演马史的编导之下,通过对经典形象的个人书写、历史记忆的代际对话、传统美德的创意表现等叙事策略加以呈现,再借由微电影的形式予以传播,进而通过网络媒体的平台,完成一种“实现梦想”的意义分享与价值共享。

        首先,这部电影是对经典形象的个人书写。雷锋是一代人的英雄记忆,他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中国军人偶像叙事的一个经典形象。微电影《热血雷锋侠》正是通过对这一经典偶像形象的个性描写,将一位远去半个世纪的军人形象与中国传统的武侠精神相结合,再借由好莱坞电影工业影像风格的包装策略,综合运用漫画、升降格镜头、碎切、闪回等影像剪辑技法,实现了年轻一代对偶像认知的影像再现,并借由主人公的个人经验,完成了对偶像故事的现实移植。正如影片结尾薛飞所说:“我的传奇精彩要靠我自己创造,我要做一个英雄。”

        其次,这部电影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代际对话。雷锋对于80后的年轻人而言,属于父辈的记忆,是历史记忆,代际之间,关于他的记忆有重合也有对话。在《热血雷锋侠》的故事讲述中,导演精心设计了雷锋形象代际认知的差异性“对话”,反映出雷锋形象在不同年代、不同群体人的心目中有所变迁的社会事实。比如,影片中多次交叉剪辑老电影中关于雷锋形象的纪录片,对应主人公薛飞的“雷锋侠”造型,实现了有关雷锋形象历史记忆的一种代际对话。但无论是父辈记忆中穿着传统军人服装,服从指导员的命令,为一群孩子们讲故事的雷锋,还是薛飞扮演的戴着一副墨镜,披着红色披风,在校园中自由行走的“雷锋侠”,其本质都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现实回应、真挚呼吁。在《热血雷锋侠》中,雷锋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一种“过去真实”,而且是一种“昨日重现”,一种正在经历的当下事实。他的精神遗产,值得在代际间借由多种方式加以回响,并值得通过不同的形象呈现方式使其重新生长。一如该片出品方所言,雷锋精神需要时代社会的传承,需要被赋予与时俱进的社会形象。

        第三,这部电影也是对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创意表现。“雷锋精神”其实是中华传统美德“修身”“治国”“持节”的集中体现,它通过雷锋,并经由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千千万万个“雷锋”们得以发扬光大。雷锋、雷锋侠都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形象载体。正如《热血雷锋侠》的创作背景以及导演手记中所述的,雷锋精神需要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宣扬,就像长期不用的电脑程序,需要被重新登录、下载、激活进而获得全新的生命力,从而赢得全新的世界认同。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影视艺术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