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把大爱留在喀什

    ——深圳对口援疆工作三周年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1日   02 版)
    图为深圳援建的安居房。
    图为深圳援疆干部组织社工开展亲子活动。

    本报通讯员 易春雷摄

        深圳和喀什,一个是南海之滨的现代新城,一个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镇,相距5000多公里。就是这两座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城市,却因为2010年中央新一轮援疆政策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如今,深圳的援疆工作已开展3年有余,在喀什这片1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发生了些什么?在援疆过程中深圳做了些什么、想的是什么?日前,记者跋涉万里来到喀什,进行了深入采访。

     

        “要对这座城市负责”

     

        “六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十个字概括了喀什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口援疆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长久战略,而对口支援喀什市,更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把这个担子交给深圳,工作怎么开展?如何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使命?这些是第一批深圳援喀队伍中每一个人日思夜想的大事。

     

        谈到最初开展工作时的情形,原在深圳市福田区担任副区长的深圳市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朱廷峰仍感慨万千:“这是深圳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援疆,刚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有一点我们很清楚,那就是既然中央要深圳挑起这个大梁,深圳就要对这座城市负责,就得把这座城市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以后子子孙孙的发展策略想清楚。”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深圳前方指挥部做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决定:“深圳援疆,必须规划先行。”

     

        为了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高质量规划,深圳市援疆办调集了最优秀的力量组成专家队伍,先后多次赴喀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考察。专家们从城市空间、生态发展以及产业对城市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最终组织编写了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相关规划,并与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喀什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20)》。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新的规划蓝图中,深圳还科学地利用了喀什固有的水系与生态廊道,保留了喀什自然形成的生态格局。“我是做规划的,深深地知道一个城市固有的生态和文化特色有多重要,因此我们尽量把这些根脉都做了保留。”有着十几年规划经验的朱廷峰对记者说,“未来,你们在这里看到的,将是一座中国西部最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圳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规划编制工作获得自治区领导高度肯定,并获得自治区颁发的“援疆规划创新奖”。

     

        根据规划,未来喀什将围绕发展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加快完善口岸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等,逐步打造成连接欧亚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的西部明珠。

     

        民生项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老百姓早日得到实惠,深圳在19个援疆省市中率先全面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斥资数亿元为当地修建了喀什城乡社会福利供养中心、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喀什第十八小学等民生项目以及10100多套安居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创造了令人赞誉的“深喀速度”。

     

        在喀什城乡社会福利供养中心,维族特色的拱形凸窗、欧式线条、象牙白色的罗马柱,棋牌室,健身房,医疗康复治疗室……现代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让记者眼前一亮。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项目,堪称喀什社会福利事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它以“养老、养小、扶弱”为首要任务,提供800个供养床位。目前,中心的各项设施已陆续投入使用,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使喀什“三孤”人员集中供养率在70%以上,在全疆率先实现“三孤”人员社会福利集中供养的目标。

     

        在喀什十八小学,孩子们快乐得像一群小鸟,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看到这幅欢乐的景象,校长姑丽米尔一脸自豪地说:“过去教学楼又破又旧,操场小,学生们连做个早操都要轮流去。现在你瞧,我们学校里计算机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一应俱全。我敢说,这所双语学校,是新疆硬件最好的!”

     

        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县人民医院,是深圳投入2000万元援建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当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塔吉克族群众占80%,由于高原缺氧,空气干燥,致使高原性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频发,然而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

     

        2010年,新医院奠基那天,牧民们高兴地在工地上跳起了塔吉克族的鹰舞,来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如今,新落成的塔县医院,不仅设施齐全,还大大扩充了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水平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此外,深圳还为塔什库尔干县的14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塔县农牧民骑驴、骑马进城看病的历史从此彻底结束。

     

        要“输血”,更要“造血”

     

        除了民生项目,作为援建的大手笔,建设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这“一园一城”,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这里不仅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启动区,也将是喀什产业的聚集区和示范区。

     

        为了帮助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尽快发挥规模效益,深圳的思考和创新更是无处不在。

     

        “我们想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想引进好的项目,所以我们不能建一堆厂房摆在那儿等着企业来招商,而是先把服务做好,招商和建设同步。”因此,朱廷峰带领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市密切合作,三个单位拧成一股劲,创新了多种服务类型,全力推动以“一园一城”为核心的开发区建设。

     

        2011年,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先后策划成立了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上海)招商服务中心及战略研究中心,为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的招商建立了重要窗口和服务平台。为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圳还协助喀什制订了“1+9”园区优惠政策,举办了喀什深圳招商推介会、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喀什特区优惠政策推介会等。

     

        3年来,深圳市领导还先后组织近千个企业代表参加“喀交会”、“亚欧博览会”等,达成投资意向项目84个,已有12个项目落地。特别是2011年10月,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思平率深港知名企业赴喀什考察投资,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推进作用,初步形成了大型企业集团助力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建设的良好局面。

     

        筑巢才能引凤。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还积极协助喀什经济开发区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谋划公共服务配套。其中,深圳直接援建项目——喀什市图书馆、教育园区落户喀什深圳城及周边;作为连接喀什新老城区的重要道路,也是喀什经济开发区“一号工程”的全长9.85公里的深喀大道,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届时喀什深圳城的公共服务配套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发挥良好的聚集效应。

     

        深圳人明白,援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才能把援疆工作引向深入,建立起立体援疆的新格局。

     

        2011年,深圳市社会援疆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深喀家庭1+1互助计划项目”、“农村社区发展项目”、 国际“小母牛”基金项目等社会事业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12年7月,“深喀家庭1+1互助计划项目”获得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慈善项目创意奖”。

     

        3年来,深圳市还先后选派5批共200多名优秀的人才组成援疆支医、支教队为喀什人送去了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当“银铃行动”中,一群银发苍苍的老专家克服重重困难站在帕米尔高原上给大家看病时,当地医护同行及患者都感动得落泪了,他们说:“都说新疆美,但深圳人才是这里最美的风景啊!”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