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9月12日,解放全中国的第一场战役在辽宁锦州打响,轰隆隆的炮声震惊了全世界;65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世园会在锦州华丽亮相,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关键词是“和平、发展与开放”。
承载着313万锦州人“蓝色梦想”的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自2010年启动以来,历经两年多的筹备建设,10日上午拉开了帷幕,57个展馆、108个景点同时开放。素有“辽西名珠”之称的锦州,面向世界徐徐展开了一幅精心描绘的蓝色画卷。
打造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
锦州本来就是一座傍海而居的城市,“众商云集”,“帆樯林立”,从始建于清雍正三年、矗立在市区北三里1号的天后宫斑驳的碑文中,人们仍能依稀感受到它昔日的繁华与喧嚣。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百余米高的南山挡住了锦州人的视线,锦州人虽然在水一方却视大海如陌路。
放眼当今世界,60%以上的经济总量都扎堆在沿海一带。锦州人对大海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眼看着发达地区的经济快车在身边绝尘而去,而自己徒呼奈何。
辽宁谋求大发展,锦州渴望新突破。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4年后,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锦州适时拉响了观念警报,响亮地提出“打造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口号,开始了自己的“赶海”之旅。
一个城市要发展要有一个好形象,锦州毫不犹豫地把目标锁定在了举办世界园林博览会上。
“沧海”变“桑田”的人间奇迹
在闲置的盐碱滩地、废弃的养虾池上,通过人工填土改造,建设海上世园会,蓝图很美,但要落实到大地上,何其艰难!填海造地、排盐防盐、建立微地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栽树种花植草……每一项工作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都是挑战。
锦州世园建设者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不到两年时间,锦州世博园内“一塔三馆”等5类、40项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工;废弃的3.3平方公里盐碱滩地变成承载世园的肥沃土地;180余种、近13万株景观树木已经栽植完毕,200万平方米园区草坪铺设也已告捷。今年4月25日,作为世园绿化的最后一项工程——春季花卉栽植在这处毗邻大海的园区内宣告完工,花卉数量超过1750万株。
从雏形到成品,从粗雕到细琢。现在,一幅幅波澜壮阔、美轮美奂的图景已经在锦州世园里铺陈开来,“沧海”化“桑田”的神奇在锦州再现。
滨海城市亮起灵动的双眸
锦州世园自4月25日投入试运营以来,迅速成为旅游热线和亮点。20个IFLA展园、26个专类展园、14个城市展园尽显大气、秀气和灵气;陆地面积3.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平方公里,处处体现出自然与人文、动与静、传统与现代、园艺欣赏与游乐的完美结合。15天内,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已逾23万人次,同时带热了全省其他各市多条旅游路线。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紧扣海洋主题,倡导保护大自然,改善居住环境,向世界传播‘海洋、绿色、欢聚、和谐’的思想理念。”锦州市委书记王文权向记者解释:
海洋——这是一届以蓝色为主题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它完整地呈现了海洋的壮美辽阔,昔日荒凉的盐碱滩涂,重现碧海黄沙、青山绿水的美景。
绿色——这是一届以“绿色”为主题的世界园林博览会。20件最优秀的国际风景园林设计作品体现了当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表达出低碳、环保、节能、节俭、低排的绿色理念。
欢聚——这是一届以“欢聚”为主题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各种演艺节目实现了地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有机融合,成为八方人士欢聚一堂的国际交流平台。
和谐——这更是一届以“和谐”为主题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它更加注重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记者在锦州了解到:通过筹办世园会,锦州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对外开放、餐饮住宿、市容市貌、文明素质全面提升,锦州沿海、县域、城区三大经济板块互动发展态势喜人,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这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王文权告诉记者:举办世界园林博览会,对于提升辽宁及锦州的美誉度、拉动经济强劲增长、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将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
5月10日至10月31日,锦州市将按照小活动坚持经常、大型活动抓好时间节点的思路,举办20多项主题活动和高端论坛。“让10亿人知道、1亿人想来、1500万人能来”,是锦州人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本报锦州5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