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场校园招聘会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8家用人单位带来了5100个优质岗位,除去已被预订的学生,每个毕业生至少有3到4个岗位可供挑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可是苏州经贸学院的毕业生为什么“逆势走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唯青表示,多年来,学校始终主动对接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和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企业、学生、学校“三赢”之路。
“工商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
2003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江苏省丝绸学校和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合并组建升格成立。建校之初,学校的管理层便遇到了难题:如何充分发挥两所学校的“商科”和“工科”底蕴,产生“1+1>2”的互补效应?
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人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陆建洪比喻道,“一‘工’一‘商’这幅‘双面绣’,在全院工作中融合对接并渗透,一面塑出了‘文武双全’的师资,另一面育出了可在‘水陆空’‘多栖生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要培养‘工’‘商’融合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首先需要教师在内涵上实现深层次的‘工’‘商’融合”。目前,经贸学院兼具工、商两大专业背景的人才已占到了30.33%,“双师型”教师297人,占比80.27%。为进一步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学校还聘请了一批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起了4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抓住了师资这个‘牛鼻子’,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的‘工’‘商’融合便‘水到渠成’了。” 陆建洪介绍道。
校企合作“智”造人才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灵魂所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冬表示,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形成了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将人才培养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经贸学院创设了校企共培的“订单式”、校企共管的“工学交替”、校企共融的“嵌入式课程”、校企共赢的“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丰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经贸学院已与160多家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共建实训中心110多个、“订单班”1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5个。校企合作项目覆盖了全校29个专业,平均每个专业至少拥有5个企业伙伴。
综合素养打造发展“竞争力”
陆建洪表示,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从2006年开始,经贸学院便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团体来校演出。学校还专门规划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与建成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养成、发展和展示的重要阵地。“经贸学院还积极实施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国际化视野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陆建洪介绍,学校与英国黑思庭斯学院,加拿大亚岗昆学院等多所国外高校联合办学,还组建了“国际学院”。
近三年来,经贸学院学子夺得各类大赛特等奖和一、二等奖30多项。学校2011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9.72%,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9%以上。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