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历来并称为巴蜀四大名胜。最近再次到剑阁时,我惊奇地发现,剑门关地貌不仅如“剑”似“门”,更像一个硕大的“人”字——
站在剑门关外向南看,东边一道山梁,恰似“人”字的一撇,西边一道山梁,恰似“人”字的一捺,一撇一捺交汇于剑门关楼处;横亘数里的两道山梁,上半部分是千仞石壁,下半部分是砾石泥土混成的斜坡,两道石壁构成的“人”字有着强烈的立体感。凝神细望,两道石壁时凹时凸,时宽时窄,间或断裂错位又山势相连,北向尽头处,石壁弧状地向东向西延伸去;由此形成的“人”字,一撇一捺雄浑苍劲,枯润相益,映带相顾,收笔处,回锋圆润,提按有力,饶富豹尾剪收、雁尾翘举的隶书意趣。于是,在我心里,索性就把剑门关叫“剑门大人”。
“剑门大人”在险势中安身立命。它凌空俯瞰,千山万壑,一线中通,扼锁古蜀北出通道;从关外回望,两道砾岩石壁如两堵城墙横排,拔地凌空,壁垒森严;从关侧面眺望,群峰列阵,似威武卫士,岿然屹立;从关后远眺,北面“七十二峰”巍峨耸峙、横亘百里,其峥嵘气象,如昆仑横绝其间,如海啸浪击长空,如古战场千军万马鏖兵的战阵。有鉴于斯,晋代张载《剑门铭》称剑门为“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李白《蜀道难》称剑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杜甫《剑门》诗中感叹“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中华大地,关隘众多,如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娄山关、平型关等等,大小不下百数,但险绝天成又影响久远者首数“剑门大人”。“剑门大人”诞生于盘古开天辟地时代,经历过“人猿揖别”人类精神独立的漫长岁月,陪伴过樵夫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狩猎稼穑生活,配合过“五丁壮士开辟金牛蜀道”的勇敢劳作,送别过无数“鸡声茅店月”时匆匆赶路的信使商贾,沐浴过冷兵器时代大大小小200多次的战火洗礼……晋代张载,唐代王勃、王维、李白、杜甫、李隆基、岑参、李商隐,宋代王安石、陆游,明代方孝儒、杨慎,清代张问陶、李调元,民国黄炎培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游览凭吊过“剑门大人”,他们留下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文,与“剑门大人”的自然景观、历史风云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绚丽一页。其中,对后人极富警醒作用的,是“安史之乱”平定后,风流皇帝李隆基在回銮长安途经剑门时唏嘘道出的“败亡在德不在险”。
“剑门大人”之“人”中有关、关中有“人”,蕴涵深刻寓意,即人生要经历种种关隘,过得去方为人,过得去险要关隘方为大写的人。
(作者为政府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