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更重要的是将文化内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向评审机构阐述清楚。如何让评审人员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也是参评国家或城市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近日,克罗地亚文化部官员在克南部城市斯拉沃尼亚宣布,该地区的传统民族歌舞形式“贝查瓦”已经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克罗地亚目前唯一的民间歌舞成功申遗的项目。
“贝查瓦”一词来源于土耳其语,其词意是“挑逗”和“搞笑”,贝查瓦歌舞分为歌唱和舞蹈两个部分。在歌唱部分,贝查瓦歌曲两个不同声部的歌词都使用严格的十音节诗歌体,而两声部的歌词都是严格押韵的。歌曲的歌词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在演唱时,由第一声部的一个小伙子先进行领唱,定下歌舞的主基调,内容一般都是歌颂美好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内容,其他人则反复吟唱。然后第二声部的领唱人则要立刻想出讽刺和反对第一声部领唱者内容的歌词,然后用押韵的单词以及配合音节规律将曲子唱出来,而第二声部的其他人则反复吟唱这句新词。谁的声部反复吟唱时间长,就意味着谁得胜。
当然,这期间其他观众则会不时以大笑声打断这两个声部的歌唱,从而将宴会和活动推向高潮。两个声部演唱过程中,漂亮的姑娘们则会在一旁翩翩起舞,当某一个声部的演唱不断持续,她们就会拥簇到“胜利者”的一边,而当另一边的歌声再次响起时,她们又会“倒戈”到另一个声部。虽然是两个声部的演唱,但音乐却是人们采用该地区自制的一种叫做坦姆布里扎琴的乐器进行演奏。这种歌舞往往是在大型聚会或者节日庆典的时候由当地人进行组织,特别是在婚礼、宗教节日庆典等重要日子,人们聚在一起就餐即将结束时,当地人就会跳起贝查瓦舞蹈。
贝查瓦歌舞起源于克罗地亚的斯拉沃尼亚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流动,现在在匈牙利南部和塞尔维亚北部也非常流行。而在一些活动中创作出的歌词经过广泛流传,也成为一些场合的固定用歌词。
为了保护这种历史悠久且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克罗地亚政府于2009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贝查瓦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历经两年的申遗均告失败。教科文组织表示,虽然这种歌舞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是由于歌词全部是克罗地亚语,无法让评审人员理解其内部逻辑结构和创作原理,所以不能通过。而斯拉沃尼亚地区的百姓则认为,这种歌舞之所以独特,就是因为演唱时使用的是克罗地亚语并且用克语的音节进行押韵,如果没有了本国语言的支持,就成不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
克罗地亚人没有放弃申遗,克文化部组织专家学者将贝查瓦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歌词翻译成了英文,并且向教科文组织说明这种歌舞的地区属性,即只有在这个地区,由当地人演唱的这种形式的歌舞才叫贝查瓦,这种歌舞的特点则是依存于使用的语言、弹奏音乐的乐器以及特殊节拍等诸多因素。最终,教科文组织在近期通过了审核,将贝查瓦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克罗地亚文化部的官员表示,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努力将本国本地区具有文化特色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一些濒临失传的文化活动是很有益的。在申遗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的一定包装是需要的。但是花钱并不一定能带来最终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将文化内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向评审机构阐述清楚。由于评审人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让评审人员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也是参评国家或城市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本报萨格勒布5月9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赵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