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大孤山杏梅花未落果已被抢购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9日   10 版)

        本报讯(通讯员孙玲玲)伴随着温暖和煦的春风,几乎一夜之间,辽宁丹东大孤山经济管理区大孤山下的数千株杏梅树同时绽放。5月6日,走进孤山镇杏梅基地,宛如走进花的海洋。在一处70余亩的缓坡上,1000多株杏树争奇斗艳。微风吹过,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洒下阵阵“杏花雨”,置身其中的游客不禁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一大早,孤山镇果农委的书记李支波已经接待了3拨游客。“有些游客赏花后,还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说是等杏梅成熟后,一定给他们预留一些。大家都知道咱大孤山的杏梅金贵,生怕成熟时扑了个空,买不着。”李支波自豪地向笔者介绍说。从4月28日到现在,孤山镇杏梅基地已经接待赏花的游客达万余人次。

        “不过,这提前预定的合同还真没法签。因为杏梅的产量,完全看‘天意’,谁说了也不算。”李支波介绍说。去年,因为天气原因,孤山镇的杏梅基地只产出1万公斤杏梅,产量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当然,市场价格也非常可观,达到每公斤90元。这么金贵的果,种养起来也非比寻常。“都说女儿要富养,咱大孤山的杏梅也绝对担得起这句话。我们真像伺候孩子一样伺候这些杏梅树。”李支波说,去年秋天,单是猪粪和烂草的混合肥,杏梅基地就花了2万多元,购买了300多立方米。“为了保证杏梅的口感,在果实成熟前的一个月,我们还要给每棵树的根部浇上由豆粕和红糖水按一定比例调制的营养水。”每一年,这些杏梅树至少得“吃”进去4吨红糖和2吨豆粕。

        据《东沟县志》记载,辽宁丹东孤山杏梅是丹麦传教士聂乐信在上世纪初从丹麦引进的黄杏与本地杏树嫁接而成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孤山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孤山杏梅栽后3—5年即可成果,15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在150斤左右,最高300斤左右。中西合璧的结晶,加上孤山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造就了孤山杏梅独特的口味,孤山镇也因此有了“杏梅之乡”的美称。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孤山杏梅果大味美,酸甜清香。

        除了杏梅基地,大孤山脚下平房住户几乎家家都有杏树,有的家三五棵,有的家几十棵。在北街有一栋近百年的住宅,青砖院墙,青瓦屋顶,院内4棵二十多年生的杏树婆娑多姿,杏花挂满树枝,朵朵蕊巧,瓣瓣绒嫩,或疏或密,仪态万方。56岁的女主人杨美娟向笔者介绍说,这4棵杏树是她父亲活着的时候栽下的,父亲去世多年,现在由她哥哥侍弄。从4月末到现在,她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的,因为常有外地游客不请自来,和她家的杏花合影留念。

        据当地人介绍,东街是孤山杏梅的发源地,笔者也好奇地寻芳而去。在东街社区一户人家的院墙外,笔者看到一株足有3米高的杏梅树花繁枝茂。男主人黄德爽告诉笔者,这株树树龄大约有40年,正常年份的产量在200公斤左右。“去年,赶上杏梅产量低,这棵树只产了50公斤。从今年的天气情况看,今年的产量应该好于往年。不过,即使丰产,受小气候影响,孤山杏梅的产量也十分有限,如果不到树下,你绝对买不到正宗的孤山杏梅。这几天,花还没落,已经有几个老朋友打电话预约今年的杏梅果了。”

        产量靠天意,生长靠天然,配合独具特色的小气候,这应该是大孤山杏梅市场畅销的法宝。目前,大孤山杏梅树已发展到上万株,一株成年的杏梅树每年收入至少在3000元以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