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开悟堂聊砚⑦

    内敛峭拔说宋砚

    黄海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9日   12 版)
    宋代抄手砚

        宋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文风、幽风”,宋器“在心”,其给人的感受是娱人(取悦)、化人(教化)。“文人治国”和“文官政治”是宋代的统治特色。赵宋政治集团对于士大夫言事者的信用与宽舒,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人政治”局面。在这一政治和社会前提下,宋代文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和独立,他们的精神世界已不满足于依附或逃避了,因而北宋一代集中诞生了中国最为豪华的知识分子阵营。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下,北宋文人的主要工具和砚台,打上了鲜明的文人烙印。文人情节,内心是清幽与孤傲的。因此,他们的艺术审美取向,毫不犹豫地走向冷峻与峭拔。

        宋砚的整体时代风格是直线的突出和整体造型瘦挺的艺术感觉。这个时代精神缘起于上流社会的首倡,而不是民间的约定俗成。特别是在“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欧阳修与苏轼等文人士子提倡注重内心体验“宁静致远”的艺术追求,道教清癯古怪的艺术思想和上层统治者提倡简朴的社会背景下,砚形大都内敛,造型气韵冷隽,风骨峭拔。这个时期其他的艺术造型,也都一反唐代的雍容肥硕,而变得苗条清瘦。比如瓷器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梅瓶,与唐代瓷罐的典型代表将军罐形成明显的艺术差别。

        从唐代箕斗形砚的双足向宋代抄手砚的边墙足的过渡,与其说是使用上为了抄手的方便,不如说是审美取向上为了体现宋代文人气节高傲冷峻的需要。“统治者”的情节历来都是与武力分不开的。即便是“文治”,文人统治的意气风发,在治理国家的舞文弄墨中,也会尽情抒发舞刀弄剑的豪情。因此,宋砚“文戏武做”,砚出剑锋。甚至到偏安一隅的南宋,“文人武相”依然。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是这种境况最好的注解。甚至是尚未遭受战乱之苦的北宋大艺术家米芾,在其“文房专著”里也是“寒光闪闪”。米芾在《砚史》中讲:风字砚“至本朝变成穹高、腰瘦、刃阔,如钺斧之状。”米老的《砚史》让人感受到宋代那些持砚的手,握着的是凛凛寒光的龙泉宝剑。

        中国的文人精神、文人性格是定型和定格于北宋的,因此,以文人为主要受众的砚台,自然从北宋起一直把握着砚的主流发展脉络。

        北宋砚形制式样不下数十种,以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砚式为常见。宋砚式样虽多,然其主流砚形为抄手砚。抄手砚是从箕斗形砚和风字形砚演变而来的。

        宋朝人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都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个时代特征反映在砚上,就是以蝉形砚为代表的仿生砚的创制,以及仿生砚中植物造型和纹饰的大量使用。其中蝉形砚类带足砚,一般都为三足,后两足基本为乳足和扁圆柱状足。此外还有其他砚式不下几十种。宋代砚台取材,已经由泥陶、瓷砚为主转变为以石砚为主了。从宋代起,开启了石砚的天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