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到哈尔滨华德学院采访,在学校9楼校史馆,室内陈列着各式学校及学生在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赛事中获得的证书及奖杯,据粗略统计有千项之多。这千项大奖不仅仅意味着荣誉,还有学校几百万元的投入,记者讶异,为何一所没有任何国家投资的民办院校,如此舍得投入?“学校主要是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这点来说学校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学院院长顾德库如是说。
以赛促学 学习热情高涨了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创新实验室,虽已是午饭时间,但仍有不少学生在电脑上专注地做题。原来他们正在为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做准备。已经参加过4次比赛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王岚告诉记者,这个比赛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要非常广,因此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要搜集大量资料,不断地丰富知识。“只要没有课的时候,我们就喜欢到实验室来,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氛围特别好,在这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学生们都忙起来了,有正事了。”在谈及学生们参加大赛后最大的变化时,指导教师龚丹感触颇深,“刚上大学时学生们玩心很重,而且他们高考分数相对低些,学习的主动性差。但自从报名参加比赛之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了。为了备赛,学生们假期都不回家。经过几次大赛的锻炼,他们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现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协助老师辅导低年级的学生,俨然成了‘第二导师’。”龚丹老师笑着说:“我经常鼓励他们即使在三本学校,照样要当一流人才。”
以赛创新 自信心增强了
学院展览馆里,一台智能邮件分拣系统的模型显得格外惹人注意。“这是为解决目前邮件积压严重,人工分拣比较困难而设计的,只要一次信息录入就可以实现多级分拣。”该系统的设计者,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侯帅丞向记者介绍道。这个设计不仅获得了2012年“毕昇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而且在今年1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提及这些,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略有些腼腆的男孩总是微微一笑:“说实话,刚开始考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很迷茫也很自卑,但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参加全国大赛,当我们同哈工大、清华的学生在一个赛场同场竞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并不差。”
以赛增知 就业能力提高了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成功奖、第五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2009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姚辉兴在校时获奖无数,可谓是华德的明星人物。毕业时他因有科技创新大赛经历,被总部位于香港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德昌电机破格录取。
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薛伟现就职易居(中国)克尔瑞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事业部项目三部,刚刚毕业三年就被提拔为项目经理。“通过课外赛事接触了很多知名企业,了解很多行业、职业和细化工作的情况。通过参与方案策划、比赛策划、商业模式创新设计等积累了经验,我的整体构思及相关策划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学生参加大赛重要的不是取得多少名次、获得多少荣誉,而是在比赛过程中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金杯银杯最后汇聚成华德学院办学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顾德库说。
本报特约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毕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