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南地区,一批橘农依靠种植柑橘致了富,盖起别墅,开上小车。帮助这些橘农致富的正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果树专家邓秀新院士。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常年深入全国柑橘主要产区,为果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优良品种,使柑橘成为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20多年来,华农坚持用现代生物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学专业,逐步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农业生命科学研究达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水平,整体实力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就如何办现代农业大学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坚守传统优势构筑特色学科
4月13日,农业部“十二五”规划高教教材编写会在华农召开。会议认为,华农总结的农业微生物学系列教材编写特色及办学经验和思路,为即将启动的15种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借鉴。
如何办好农科院校的专业?2001年,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提出,“用高新科技,尤其是现代生物科技提升传统农学学科专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华农较早地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在作物学、果树学、微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增设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林、环境工程等一系列新兴学科专业。这些在传统农科基础上培植发育的新兴学科,既保持了传统农科优势,又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既提升了学科实力,又带动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如今,华农的生物科学类学科专业已建设成为学校的品牌学科专业,同时也成为世界生物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地。每年高考,众多考生争相报考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
突出农业特色培育创新人才
“这次破解甜橙的遗传密码,为柑橘遗传与育种改良提供了依据。”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强博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实验室的又一新成果。2012年3月,在著名果树专家邓秀新院士、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阮一骏教授等联合攻关下,我国首次自主完成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徐强参与了图谱绘制的全过程。
从本科到博士,徐强是华农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结合学校新的发展思路,华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从传统的培养农业专业应用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一系列的改革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华农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从30%提高到45%左右,年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左右。2009年,华农入选全国首批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所高校。本科生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24项,其中国家级5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10项,国家级4项。
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育一个创新团队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一系列新的发展模式促使以张启发、邓秀新、陈焕春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在40多岁先后当选为“两院”院士,成为各自领域领军人才,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杂交油菜之父”傅廷栋院士带领的团队育成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用途杂交油菜品种,累计推广面积逾1.1亿亩,为农民创造了数十亿元经济效益。陈焕春院士主持研制的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获国家Ⅰ类新兽药证书,猪伪狂犬病快速诊断试剂盒获国家Ⅱ类新兽药证书,在全国20多个省区推广应用2000多万头份。水稻专家王石平教授近几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部其他课题、农业部课题多达10几项。
目前,围绕着这些领军人才,华农形成了17个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团队,促进了多学科交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能力显著提升,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