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平安故事

    莆田有支妇女禁毒队

    詹兴龙 蒋志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15 版)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莆田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有的村民急于脱贫,走上毒品交易的犯罪道路。全村40多人因赎毒被判刑。2001年,该村被福建省禁毒委列为“禁毒重点整治单位”。

        2008年初,福建莆田北高边防派出所发动该村的留守妇女成立了妇女禁毒队,该队分成母亲劝诫组和妻子攻心组,开展禁毒宣传。5年来,经过妇女禁毒队的不懈努力,为这个曾“毒”名远扬的村庄树起一道坚实的防毒屏障。

        现身说法 感人至深

        妇女禁毒队成立时有8名队员,其中6名是毒品犯罪服刑人员家属。近日,笔者在冲沁村见到小黄。2004年6月,她的丈夫因犯走私毒品罪被判刑15年,那时她才24岁。以后,小黄独自撑起濒临破碎的家;妇女禁毒队刚成立,她就报了名。

        “自己的家庭被毒品毁了,我要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毒品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小黄说。

        68岁的张阿婆是年龄最大的队员,2000年7月,丈夫因贩卖毒品罪被法院判了无期徒刑,她一下病倒了;为了维持生计,她忍痛外出打零工。2008年,妇女禁毒队成立时也邀她加入了进来。

        “我本来觉得很丢人,后来一想,不能让毒品再破坏别的家庭了。”张阿婆说。如今,让她欣慰的是,由于丈夫表现积极,已从无期改为有期,夫妻团聚有望了。

        队长张福顺介绍,“这几名服刑人员家属克服了心理障碍,作为禁毒队员现身说法,只要她们出现,大家马上就想到毒品的危害”。为了防止戒毒者复吸,杜绝新增吸贩毒人员,禁毒队还通过举办禁毒知识竞赛、评选禁毒模范户等活动,让村民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

        亲人举报 悬崖勒马

        前些时,一名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年轻人郑某为寻求刺激,躲进厕所吸食毒品。他的举动被60多岁的老父亲发现。老父亲马上联系妇女禁毒队,大家合力将他扭送到派出所。

        办案民警讲,当郑某被民警带走时,他的老父亲满脸泪花,流露出痛心、无奈的表情。妇女禁毒队队员安慰老人说:“你做得对,把孩子从悬崖边拉了回来,要是走上贩毒道路就晚了。”

        目前,冲沁村尚有十几名贩毒人员在监狱服刑,十几个家庭苦盼亲人刑满归来。妇女禁毒队员常到这些家庭走访、慰问,鼓励他们支持服刑的亲人努力改造。逢年过节,她们都到这些家庭给予安慰。

        村支书张国友介绍,近年来,村民们发挥传统“打金”优势,抱团儿外出经营金银首饰、玉石珠宝生意,过去的“毒品村”渐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黄金村”。

        重获新生 勤劳致富

        虽然“毒品记忆”在冲沁村渐渐消失,但妇女禁毒队不但没解散,反而从8人增至15人。因为又多了一项任务:给那些出狱的村民找项目、找资金,帮他们重新创业。

        41岁的张某因贩毒,2004年被判刑。2011年,他因狱中表现良好获减刑,提前释放。回到村里,张某一片茫然:靠什么养家呢?

        张福顺就发动队员通过关系,为他提供了到四川开金店的机会,一名村干部还借给张某开店资金。如今,张某在四川开的金店年利润已有几十万元。

        “还有几人被介绍到冲沁人办的珠宝企业,有的当上店长、部门经理了。”张福顺说,这些服刑归来的村民都很珍惜机会,勤劳能干,生活很快有了起色。

        现在,妇女禁毒队又有了新目标,张福顺表示,我们正在开展“无毒家庭”创建活动,严防毒品在冲沁村“死灰复燃”;我们也在实施“巾帼扶贫”行动,把那些因毒品遭殃的家庭帮扶好,让这些家庭也过上好日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