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本体即人的历史

    邹诗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13 版)

        吴晓明、陈立新教授著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一书,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依循思想史的研究进路,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存在论思想。能够看出,这是一部力作。读罢这部新作,我的一个想法也逐渐明朗:多年以来我们也许过多地纠结于传统的ONTOLOGY范式,或过于宽泛地讨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类的话题,而马克思自己所要关注的本体,其实就是人的历史。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从立意、运思及其探索过程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上去是一个老课题,却常讲常新。仔细想来,缘于各种原因,这一问题的探索似乎总是处于起步状态。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探讨,并由此命名和重构其哲学学说的学术努力,乃是新时期实践观探讨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有关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争论依然记忆犹新,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学有关BEING及ONTOLOGY的探讨亦颇得学术宏旨,随后马哲界各种新的提法,诸如历史本体论、社会本体论、社会关系本体论、感性本体论、实践生存论之类的探讨及创构,亦皆蔚成一时之风。然而,愈是纳入西方思想框架,人们愈是深感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或存在论)与西方哲学本体论对接及其互文理解的艰难。因此,尽管在新世纪前后,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革命的理解以及对现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尤其是通过展开同海德格尔的批判性对话研究以揭示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学界对于此一论域的进展似已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更进一步的探索却在很大程度上中止了。委实说来,顺着西方已有的存在论资源及其话语,好像能够说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近年来,有关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研究陷于沉寂。

        实质的问题可能在于,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本体论,并没有依其应有的力道及其方式呈现出来。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及其蓄势,本书二位作者再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并特别发挥吴晓明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已经显示出来的思想史研究功力(其代表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存在论。

        仅仅以西方哲学传统的ONTOLOGY来理解马克思的本体,注定无解,因为马克思终结的是西方哲学传统的思维模式、理论形式以及提问方式。马克思讲得十分清楚:“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也是陈立新教授多年以来一直就在阐释的观点。这里,以“生活”、“感性”来称谓马克思的本体未尝不可,但是,这类概念本来就是费希特、费尔巴哈以及现代生命哲学的常规概念,而且也是青年马克思用得较多的概念,而我以为还是用马克思本人的“社会存在”概念更妥。“社会存在”,乃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的作为新唯物主义基础(因而是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化的人或人类社会”,也是与实证主义的“社会”(此后迪尔凯姆明确地确定为“社会事实”)区分开来的人的感性活动及其关系,是作为人的历史活动的结果。由此阐释开去,马克思所谓“本体”,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但显然不是费希特及赫斯所谓行动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而是人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

        因而,尽管赫斯已经提出诸如“须让哲学家们去改变现实世界”之类激进的政治主张,但他显然并没有成为马克思所谓的新唯物主义者。问题的关键是,当马克思明确其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时,具体的阐释及理论建构,是通过唯物史观实现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并视之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更是明确地把唯物史观界定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清晰地显示马克思何以明确地把本体确定为人的历史。马克思进而也要求重新阐释并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此前盛行的历史主义或历史哲学,在彻底批判实证主义单一的社会进化论的过程中,其实已把历史看成了“过去了的存在”。依马克思哲学的意旨,历史不过是人的自我解放及其实现过程,因而本质地蕴含并指向未来。依此而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也就是对唯物史观这一新的历史哲学的领会。

        这样的领会令人释然也豁然。包括由第二国际阐释并受到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质疑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其实都须重置于马克思通过超越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从而开启的自身思想进路中展开重释。而借道于现象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学说,其实成了打开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当代视域的必要参照,而绝非支撑。虽然,当代已经开启了多重本体论或存在论视域,但是,奠基于人的历史、承担历史进步并表达为现代社会政治理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了其独创性的本体论内涵。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