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
杨豪在《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刊于《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在冀中解放区的翻身运动中,中共政权借用了很多乡村传统要素,尤其是对仪式要素和身体要素的借用表现得更为明显,而这恰恰体现着传统习惯结构的惰性,也实践着革命所要面对的困难和阻碍。在传统革命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可能人为地将中国革命的实践与传统因素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化了,并且夸大了革命实践的力量而低估了传统习惯的力量。实际上,从冀中解放区为切入点可以看出,中共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的革命政策,借用了很多乡村传统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跟乡村社会中一些固有的传统因素达成了某种妥协,找到了革命实践与乡村传统之间的最佳临界点,从而构建新型的革命社会文化场域。可以说,革命与传统之间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革命的实践也并不能完全压制住传统的结构,它们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张力的,更是可以互补的。
中共对“大民主”的认识演变
杨德山在《中共对“大民主”的认识演变述析》(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简称“四大”)为主要方式的“大民主”,是毛泽东和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民主形式,随后被倡导并推广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文化大革命”时期更被推向极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遭到党内广泛质疑,并最终被依法取缔。其发展过程曲折多变,原因错综复杂。缕析中共对它的认识演变过程,可以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共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理论的发展轨迹,促使人们对当下群众意志表达方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作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