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南京发布信息通报:暂停疑似陈文帝陵挖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7日   07 版)

        本报南京5月6日电(记者郑晋鸣)今天下午,南京市文广新局发布信息通报,暂停对栖霞区狮子冲南朝墓考古发掘,这一带早在数十年前就被学术界认为可能是陈文帝陈蒨的帝陵——永宁陵所在。

        记者今天下午在现场看到,永宁陵石刻和陵墓位于一家农家乐休闲钓鱼场的范围内。两座宏伟的麒麟石刻伫立在池塘草地间,高3米有余,左右对峙,张牙舞爪,威猛难挡,但表面已经严重风化,脖子上还有水泥修补的痕迹。一旁立着尊“国保”石碑,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宁陵石刻”等字样。石兽周边已经开挖了十余个考古发掘探方,足足有几百平方米,最深处超过2米,但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发掘工具,考古工程已经暂停。

        “不挖帝陵”是文博界的铁律。国务院198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提出:“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也在“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表示了对帝王陵墓发掘冲动的担忧,重申国家文物局对于主动挖掘帝王陵墓的坚决否定态度,并强调考古界要去除浮躁,千万不要为可能愈演愈烈的“帝王陵墓经济学”推波助澜。同时,南京市文广新局宣教处处长金文林称,目前还没有找到能证明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据。

        停止挖掘,固然可取,但问题是当初为什么启动这个工程?南京作家薛冰认为:“为了建博物馆或遗址公园,也就是为了建文化保护项目,就去挖一个极有可能的帝陵,这看上去很让人不理解,但仔细分析也并非没有来由。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每个区县建成一个特色博物馆。栖霞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南朝石刻,共有11处,其中只有这一处是帝陵,其他都是王侯墓或失考墓的石刻。”专家同时表示,政府知错就改更清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