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4日 01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日就做好当前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4·20”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要以受灾群众安置为中心任务,同时要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前期工作。习近平同志的指示,是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做好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新阶段工作的指南。

        从4月20日开始,芦山地震的救灾人员经历了昼夜奋战的13个日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解放军、武警官兵救援抢险,交通部门打通要道,卫生部门救死扶伤,民政部门调拨物资,公益和慈善组织将全国人民的大爱洪流输送到了灾区。部门与部门高效协作、政府与民间紧密配合、一线与后方互相呼应,在地动山摇的灾难面前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大爱颂歌、英雄赞歌、民族壮歌。

        现在,救援阶段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抗震工作进入了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无论是对于受灾群众和受灾地区而言,还是对参与重建的各部门各领域而言,这都是一场持久战,一次对科学性、专业性甚至耐性和毅力的更长久的考验。短期看来,抓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抓好伤员救治、物资保障、抢通保通、临时补助政策落实工作,是灾后重建的第一步,也是随后开展整体重建的基础,务必做实做细、抓紧抓好。

        长期而言,还应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尽快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科学把握两个“统筹”的基本内涵: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在残垣废墟上再造一个崭新的芦山。

        当前的芦山震后重建应充分借鉴汶川重建的成功经验。从五年前的墙倒屋倾、残垣满目,到今天的道路纵横、新房林立、街市井然,汶川重建的巨大成果昭示着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也展现着严谨规划、科学重建的专业水平。灾后重建不是复原,而是再造;远非修旧,实乃创新,这对芦山而言,是考验也是机会。一个保民生、重产业、既彰显人文又尊重自然的新城镇,就在今天一点一画描绘的蓝图里面。

        面对接下来的重建任务,我们应坚持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态度,弘扬灾难中淬炼升华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投身到发展经济、建设家园的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发展、创造更有希望的未来,才能带走灾难的阴影,而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才会让我们在各种灾难面前始终保持信心。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仅鼓舞芦山,也同样应是激励每个人投身改革建设大业的伟大力量。(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