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知行论坛

    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

    作者:车迎新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4日 07版)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民。“三农”是国之根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机遇

     

        十年“黄金期”为“三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相继推出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措施,推动“三农”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一个“黄金期”,为今后“三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发展已步入历史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推进“四化同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三农”发展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确,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金融需求将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发展新机遇。

     

        技术进步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有效突破服务“三农”的时空限制,有效压缩服务“三农”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大幅减轻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有效管控“三农”风险,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问题

     

        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农业是弱势产业,收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强;我国农业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存在风险高、收益差的特点。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三农”业务风险。在商业化转型以后,大型商业银行乡镇网点少、服务半径大,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农”业务量多额小,“三农”业务办理成本、管理成本和“三农”服务成本明显偏高。

     

        从大型商业银行来看,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农村金融现状和需求变化的因素。大型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进程中,在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查审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城市业务的标准化流程,这套流程还难以完全适应“三农”金融需求。我国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新时期,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给新时期服务“三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新期待。但大型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客户细分、产品研发、流程再造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国家层面来看,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市场和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一是支持“三农”的税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优惠政策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优惠力度小、政策合力差、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等。二是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很不尽如人意,局部还存在恶化问题。三是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产权不完整,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瓶颈。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

     

        突出抓好外部环境培育。重点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度扩大涉农贷款税收优惠覆盖面,以财政贴息等手段扩大支农贷款效果。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效控制农村市场利率,在缓解农民利息负担过重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回流“三农”;进一步下调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扩大优惠准备金率适用范围,鼓励大型商业银行更好地筹措资金服务“三农”。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现代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强化农村企业和农民信用观念。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和海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发证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三农”担保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有效激发内部活力。深入推进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做实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资源和政策保障体系;按照“有利于控制风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从整体上构建金融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坚持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变迁和“三农”客户需求变化,针对性、前瞻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并积极引导“三农”各类金融需求。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在服务“三农”中应特别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自觉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优势。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优良作风保障服务“三农”工作。坚持扩大覆盖面与提升战斗力相结合,着力强化党组织建设;坚持选优与训强相结合,着力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着力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熟悉“三农”,把农民最真实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牢记根本宗旨,牢固树立起“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服务“三农”的落脚点。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