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西湖,20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快雪初霁,没有了波光潋滟,没有了丝竹繁管,没有了山岚轻起,在空茫与苍凉间,“西泠八家”之一的蒋仁感怀悠悠天地,乘兴刻下印章“真水无香”。那一刻,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大巧若拙、寂寞求音妙然相通。
北京,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接到沈鹏先生寄来的新版诗集《三馀再吟》,在皑皑大地安详静谧之间,捧茶品读那一行行诗句,感怀古今诗韵之鸣响,别有意趣。
“此地尘嚣远,萧然夜雨声。”那是诗人对多年前一个春夜独居斗室静读时心境的回味;“稼穑歧黄炎帝业,生民至要是生存。”这是沈先生8年前过访炎帝陵时生发的感怀;“和约分疆留重宝,只今大统众心归。”这是作者13年前访台北故宫博物院赏《散氏盘》时笔墨下的心情激赏。
沈鹏先生爱诗,爱得脱俗,但不出世。每每动笔,总是发乎情,缘于心,是诗意的自然流露。北宋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其词章法严密,工整和谐,遣字运句活脱圆融,王国维却指出周邦彦用心太细,求之过苛,难免雕琢,丧失天真的活力。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沈鹏先生的诗句并非字字珠玑,但直抒胸臆,有感而发,清新自然。“寂坐池塘欲破纹,东风拂断远山痕。春归病懒疏摇管,淡味潜从纸上生。”这首诗生动再现了诗人当时的情境心态。再读诗人笔下的“咸亨酒店”,“有客皆西服,无人着布衫。回香豆增价,绍酒性微甜。黑板无馀债,红绫不负廉。门前孔乙己,顾影自羞惭”。这首诗音节和谐圆满,形象有趣生动,诗人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咸亨酒店的变迁,给读者留下甘长回味。
中国艺术强调无法而法,最高的法就是顺乎自然,不劳人力;唐代皎然在《诗式》中说:“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从人工秩序中逃遁,从法度中寻找自由,这是诗人贴近生命,师法自然的态度。
沈鹏先生说,为了表达“情”,作诗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技巧在内的“寄托”必不可少,但都围绕“情”为基点,为归宿。“欺情以炫巧”最要不得。以真情实感作导引,诗不粘附诗人成为“第二生命”,而与诗人全身心合为一体,即诗人本身。“诗言志”,说到底是“情”,穿透本质,超越时空,对当下的启示不会减弱,从古人的遗训中寻求现实意义,才体现出今人的智慧。
诗人是造境的妙手,写境的高手。沈鹏诗《赵守镐先生书偈语有“万里无云万里天”之句,补为一绝》,“万里无云万里天,一程圆月一程船。人生俯仰如斯境,不立灵文便入禅”。这首诗对得精彩,充满禅意,我们都是浩渺宇宙的匆匆过客,是滚滚红尘中的“寄儿”,每个人都期待到达那“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彼岸,那是安顿性灵的灵囿,水漫漫,路长长,乘船待渡,圆月相伴,生命可待。
《苏州访沙曼翁》——“巷深不掩墨花香,春到姑苏细柳长。驻足游人相指点,‘一人弄’里一人藏”。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没用,整篇是通俗的语言,但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读来朗朗上口,诗意盎然。又如《新岁感事》,“岂失馀情忘乐忧?万花筒里镜中浮。诗无达诂偏求甚,事有固然曾未休。龙风祉祥恭纳吉,儒生迂阔动言愁。如何了得杞人虑,豪取地球分月球”。这首诗开合大气,笔触灵动幽默,可见诗人宽广的胸怀,浪漫的想象。
《三馀再吟》中选登了沈鹏先生不少书作,内容均为诗词。沈老是当今书坛大家,读者在吟读诗词的同时,又可欣赏他的书法,确乎一读而诗书两赏。
沈鹏先生兔年与龙年分别在本报发表了两个联句,“兔毫落墨三江水, 国事开春八阵图”。“龙孙吐节存高远,风羽摩云振大千”。这两个联句诗与书俱佳,笔力千钧,秀里藏锋,气象万千,刊登后广受好评。
沈先生对诗书的理解,合了董其昌的说法:书法的极境是“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东坡先生论书法说“天真烂漫是吾师”。书法的老境,是平淡的拙境。拙,不是笨拙,而是不争,淡去欲望,荡尽风烟,解除知识的葛藤,去除论辩的企望,在没有机心与机巧的心灵中,泊然自处,完然自足。巧是分别境,拙是大全境。大全之境,无对待,无冲突,平淡天真,自在呈露。沈老之书已臻老境,他的书法在淡泊中有至味,在老境中神融笔畅,翰逸神飞。
沈鹏先生在“志在探索——《三馀再吟》馀话”一文中写道,对美的追求过程产生的乐趣,大于创造物本身,美的本质脱离功利。他认同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境界。寒江独钓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母题,面对人间香气氤氲的世界,艺术家选择寂寞的无香世界。寂寞是一种深层的勃动,人与绵延的时间照面,形成了极大的张力。诗人在寂寞中寻找到性灵的自由,在自由中高蹈。独钓,其实是一种悬隔,拉上一道帷幕,遮挡住世俗的纷扰,独得一份悠然。
“学剑无能漫学书,浮名浪得遂知虚。秃毫伴我输慷慨,养拙离群且索居”。沈鹏先生在诗中寄寓的是隐逸之思,世海沉浮,惊涛骇浪,他独取艺术这宁静的港湾。浮名浮利,重重束缚,种种纠缠,他选择离群索居。艺海泛舟,心轻行稳,性灵愉悦,诗意飘飞。他在自在乾坤里悠游。在行间字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清心与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