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科研30余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在科研中的作用。我在读研时,用计算机模拟多组份稀土串级萃取分离过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间组份在分离槽体有一个积累过程,相对含量远高于原料中的含量。我想是不是采用的模型或计算有误,但徐光宪先生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敏锐指出:这在稀土分离中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一定要抓住深入研究。在他和李标国教授的指导下,一种全新的多组份稀土分离工艺建立了:从过去每段工艺最多只能获得一种纯产品,提高到同时可以获得两种纯产品和一种富集物,让我们国家的稀土工艺领先于国外。
北大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有幸得到徐光宪、苏勉增、黄春辉等老一辈稀土科学家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为我国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开发作出了具有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今天,我也已为人师,虽丝毫不敢懈怠,但自觉境界与我的老师们相距甚远。为师、为长,不仅要授业,更要育人。应自正其身,通过言传身教,把爱国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和科学严谨、勇于创新、平等开放的治学态度传递下去,让学生们受到教益。
讲述人:严纯华,中科院院士、北大化学院教授,现任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稀土工业,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科技进步等多种奖项,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本报记者齐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