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体制拷贝英国模式,由中小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三个分部组成,形成一个12种文凭价值区位明确、三个分部对接良好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悉尼大学访学一年,实地观察澳洲教育运行,深感中澳两国之异:
澳大利亚的学前班设立在小学,小学(1—6年级)教育没有统一教材,各校教材由教师决定,选择来源多样,突出本地特色。同时课程多样化,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并举,各校开课门数从30—40门到180门不等。汉语是澳大利亚全国必修外语,澳大利亚政府鼓励小学教学促进多元化的融合,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增设了多种外语课。除了小班制、融合式教学之外,澳大利亚的小学班级界限模糊,一是年级班设置,年级设置通常为1—2年级、2—3年级等,同班内学生并非同年龄组,年龄相差1—3岁,便于优秀学生随时跳班;二是选课走班制,所有课程分设不同水平的课程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跟随不同的课程班,跟大学教学模式相似。
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轻,没有家庭作业,期末没有排名考试,由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给出评估报告。鼓励发现自我,英、数之外,设置了多种科学、艺术类选修课,鼓励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学识、处世、技能”并进,重视爱护自然、尊重他人、独立自强的人生观念与种植饲养、艺术手工、清洁劳动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负担轻形成对比,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普通教师每周工作40—50小时,讲授多门课程并担任多项学生辅导工作。
中学(7—12年级)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不设专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10年级以上配备职业辅导教师,并参加实习2周,作出就业倾向评估;12年级课程突出教学与就业的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目标——大学深造或职业培训而分别选课,毕业后自然分流。高考与中学课程设置匹配,考“英语+学生自选4科”,最终成绩是高考成绩与高中成绩各占50%。
澳大利亚中小学学习阶段不以知识灌输为核心,而以“尊重个性、塑造人格、发展心智、培养技能”为核心,主要是保护珍贵的学习兴趣、鼓励团队合作与参与、体验与尊重劳动、寻求自我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允许跳年级、开设高智商班”开辟快速发展通道,对优秀学生予以激励(优异生9—11年就可完成中小学教育),通过“教师公平与积极的关注”对普通学生予以鼓励,通过“社会与学校慈善扶持”对特殊儿童予以关照。
大学与成人职业教育坚持自我培养的原则,大学以学术性深造、深度发展智慧为目的,进行学分制管理,学制灵活(学士学位3—4年、硕士学位1—2年、博士学位3—5年),以悉尼大学为例,各专业教学均采用完善的“大课讲授+小课讨论”教学体系,学生可在快速了解学科前沿的同时深入掌握细节,但课堂学时安排并不多,教师会留给学生大量的需要阅读学习、消化吸收的内容,作业难度较高。院系设置密切结合就业市场,缺乏就业需求的专业会被迅速关闭,教师队伍会被快速整合,而科研则依托各种研究中心,拥有相对稳定的队伍。
职业教育以培训实际工作技能、获得工作资质为目的,教学按照所学技能的科学规律设置学习时间,短则半年,长则2年。在澳洲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在职教育组织中的典范,开设了35大门类超过千门、既是阶段性的又可连续性的技能培训课程,学生可“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边学习边工作”,目前在读学生中约占20%的人超过45岁。大量使用在实际岗位工作、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兼职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课程均由“课堂学习+工作实践”两个阶段组成,对就业的促进功能很强。
澳大利亚在社会竞争中,高度强调人自身的因素,全社会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缺乏独立生存、发展自我的责任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她做人生抉择。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尽力帮助每个学生,及时给予指导,但学校、教师并不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与未来负责,让学生尽快掌握自学、自立与自律的方法是学校的功能。这与我国保姆式的、无限责任公司似的学校责任有很大不同。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在家靠家长管,在学校靠学校管,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始终没有建立。现在如果只是要求高校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管理,那么就会导致中学与大学的不良对接。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