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劳动颂

    穿越时空的劳动号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1日 04版)
    第二国际确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资料图片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资料照片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资料照片

    大路歌(雕塑) 钱绍武

        五月的中华,鲜花成海。

     

        近百年前,成千上万学子与工人走上街头,为了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呼喊、奔走。当今在我们看来如此理所当然的生存权、发展权,当时却要用生命和鲜血换取。

     

        “劳工神圣!”“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对劳动价值与尊严的诉求,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力。

     

        以时光为经、藉职业为纬,今天我们组织专版,梳理先贤于历史深处留下的呐喊,邀请四位当代劳模讲述他们热爱劳动的故事,表达心声。

     

        “实干兴邦”,让我们把它当成时代的劳动号子。

     

    ——编者

     

    从一本刊物开始,读懂这个节日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封面,左为罗丹“劳动者”的雕塑,右为“劳动节纪念号”的标题。蔡元培先生“劳工神圣”的遒劲大字,安静地落墨于纸面,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呐喊。李大钊先生《“五一”运动史》的发刊词,经纬交织地梳理了欧美工人运动史,成为照亮中国劳动阶层的一支火炬。

     

        93年前的《新青年》,如同一个信息丰富的历史剖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中国劳动者解放史的时间节点。

     

        此前,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已风起云涌: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发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呐喊,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肇始。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诞生,确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为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拉开了序幕。

     

    劳动者的呼声,一点一点唤醒中国

     

        知识分子站在潮头。

     

        1918年11月,在一次集会中,蔡元培先生这样界定劳动者的性质:“我说的劳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是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他还颂扬劳动者的价值:“我们要自己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五一节”杂感》:“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

     

        各地工人开始走向街头。

     

        1920年5月1日,广州、香港工人举行“五一”节纪念大会,沿街巡游者5万余人;汕头工人学生举行提灯游会;江西九江工人举行纪念大会;上海工人发表了劳动纪念宣言。

     

        对劳动价值与尊严的诉求,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力。

     

        1924年5月1日,广东各界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孙中山先生发表讲话,号召中国工人“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的大团体”,“要担负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把中国变成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而言,劳动者不仅是要解放的对象,也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依靠,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一精神得到了彻底贯彻。

     

    彰显劳动者价值的社会制度产生

     

        毛泽东同志曾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注和谈话》中这样论述:劳动者要有“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

     

        这意味着,劳动者权利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现代社会的内在维度。

     

        新中国建立以来,劳动者的权利最终获得法律确认和保护。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等相关法律陆续建立和完善,让一切与劳动相关的生产要素充分获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体制机制,在新社会中业已确立,并日臻完善。

     

        百年前需要劳苦大众流血换取的东西,已成为当今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

     

    今天,让我们把“实干兴邦”也当成劳动的号子

     

        孙瑜作词、聂耳谱曲的《大路歌》,曾用质朴的语言唱出这种精神:“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大家努力、一起向前”。

     

        平等、互助、不屈不挠,为人生价值、社会理想、民族崛起而开山辟路、披荆斩棘,是“劳动者”三个字最深刻的蕴涵。

     

        在任何年代,这都是珍贵的财富——近代国史,潮涌江流,劳动者的精神如一道有力的洪流,推动历史前行;今时今日,民族复兴伟业同样如江海大潮,劳动者的精神更需被弘扬和彰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字,是对当代劳动者的激励与鞭策。

     

        经济领域,实体经济的践行者正以“实业兴国”“服务民生”为目标,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把握经济的命脉;科技领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前沿科技工作者,正推进自主创新,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高度”与“中国深度”。

     

        实干精神,正在各个行业升腾、勃发。

     

        “实干兴邦”——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把它也当成一首劳动的号子。(本报记者 刘文嘉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