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新闻综述

    感受中国敞开的胸怀

    法媒热议奥朗德访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30日   08 版)

        4月25日和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对中国进行了他去年担任总统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陪同来访的有包括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内的8位政府部长和60多位法国企业家。法新社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奥朗德感叹“中国令人震惊的复兴和30年来的飞速发展”。他此次对中国北京和上海历时37个小时的访问虽然短暂,但意图却十分明显,就是要赢得法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中应得的份额。

        法新社的随团记者写道:萨科齐2008年在北京逗留14个小时,2011年才5个小时。“这样来去匆匆的访问能建立一个持久的法中关系吗?”奥朗德的访问“给人感觉也像快步小跑一样,以分钟计算的活动和令人窒息的外交礼节,显然无法同1980年德斯坦一家到西藏36个小时的访问、密特朗1983年为毕加索画展剪彩和向巴金颁发法国荣誉勋章、希拉克2000年到江泽民家乡的访问相比。然而周五晚上在奥朗德亲自要求下,总统在黄浦江畔迷人的夜色中停留了10分钟......”记者写道,周五晚在上海,奥朗德对此访的概括是:“我感受到了中国领导人对法国敞开胸怀的态度。”

        据《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报道,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表示希望中法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健康和充满活力。法媒报道,奥朗德访华不虚此行。他和习近平主席共同主持签署了购买60架“空中客车”的协议以及在航天、核电、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合作意向书。法国环境部长巴拓26日宣布,法国同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签署了两份重要的合作协议,一份是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湿地和治理化工产品、促进生物多样性、处理垃圾、土壤除污等的整体协议,另一份是强化2007年两国就促进武汉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合作意向而签署的新协议。

        法国《世界报》刊登文章说,中法双方领导人利用这次会晤“规划了推动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的未来”。目前法中双边贸易逆差占法国总贸易逆差的40%,去年已达到260亿欧元。当李克强总理强调中方并不追求贸易顺差时,奥朗德回应道:“我也不要贸易逆差。”奥朗德把平衡对华贸易逆差作为他此行的首要任务。他强调,“减少逆差不是通过限制进口和投资,而是相反,要提升双边贸易和投资。” 对此他表示,“中国领导人已经令人满意地回应了我的要求,即通过促进双方合作来平衡法中贸易、减少法方外贸逆差。”奥朗德除了向中国市场推销法国在核电和航天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外,还着重介绍了法国在建筑工程技术、城市供暖、交通、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各方面的整体优势。他承诺,作为对中方向法国企业开放市场的回应,法国要对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排除壁垒和障碍”,以此来吸引中方投资,改善法国就业形势。

        从网上浏览的法媒文章可以看到,此次随团来访的不仅有法国知名大企业的代表,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家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师。法媒介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市场目前正以年增长率3%的速度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近半人口即7亿人生活在城市,而1980年时仅有2亿人,这一城镇化进程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或2030年,尤其是在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这在当今世界上实属罕见,对世界各国的相关企业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法国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发展“绿色城市”已刻不容缓。法国在提供先进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企业,便提出“绿色城市”这一全方位的、包括对交通、供水、采暖、垃圾处理和绿化带的整体规划,对古建筑、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保护并着眼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一理念是全新的,于2012年夏在法国外贸部与私营企业家协会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目的是整合法国大企业和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在此方面的优势,并计划今明两年在法国内建设一些样板小区,以促进法国生活理念和相关环保技术的出口。

        法媒介绍,除了签署合作协议外,法中两国已经就双方财政部长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近期举行磋商达成了共识。法国媒体普遍关心中国领导人对法国如何看待,担心由于金融危机法国和欧盟国家的地位有所下降。对此,《世界报》发表文章指出,巴黎可以成为中国人民币在欧元区得天独厚的交易平台。“欧洲是中国无法回避的市场,法国更由于其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对北京意义重大。”“法国在中国领导人眼中还是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建立多极世界的欧洲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立场十分接近,并且能够与美国的单极世界立场相抗衡。”文章强调,“中国领导人非常关注欧元区的形势,希望欧盟尽快摆脱危机和提升对华外贸出口,因为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法媒普遍指出,法中两国还有历史和文化上的友好传统。戴高乐总统1964年1月27日率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明年是法中建交50周年,中方对此非常重视。奥朗德提出将两国领导人每年在对方国家会晤的传统保持下去,并提出了对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的正式邀请。关于人权问题,奥朗德表示,这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们谈论了政治伙伴关系、两国对世界的责任、双边关系、包括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和经济增长。”(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 立 本报记者 梁晓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