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过程中,湖北省竹山县上庸镇北坝村村民李代成因不赡养父母而失去道德星。之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当地人都说他是个不孝之人,不愿与他打交道。乡亲邻里的指责让他痛定思痛,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李代成羞愧、悔恨交织。“我和妻子跪求父母回家,悉心照顾父母的起居,使两位老人重享天伦之乐,邻居们才认可我的孝心,这颗道德星失而复得啊。”李代成感慨。
这类争“星”故事20年来在竹山县不胜枚举。如今,全国广大农村都掀起“追星”潮。道德星、致富星、生态星、科技星、信用星……交友嫁娶看“十星”、合作创业看“十星”、评先表彰看“十星”,“十星”创建带来了人们道德法纪的自觉醒悟,激发出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也点燃了农村精神家园的真善美火花。
竹山农民创星热情高涨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始于1993年,起源于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东方圣玉”的竹山绿松石从罗家坡村走向国际市场,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但他们精神空虚,道德滑坡,曾被称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
如何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竹山县委县政府抓住了“十星”创建这一载体,将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梳理成“十颗星”。20世纪90年代,农民群众要做义务工、缴“三提五统”等,义务多,权利少。于是,设计了义务星、五爱星、计生星、法纪星等“十星”来增强群众的集体主义意识。并通过给“十星级文明户”优先招工、转干、入伍、“三提五统”减免等政策来调动农民创星热情。
“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严格按照“居民自评—群众互评—协会审查—小组审定—张榜公示—复议核定”的程序和“半年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原则,保障了创建活动的民主性、权威性和真实性。
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十星’创建之所以始终保持着旺盛生机和活力,是因为紧扣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了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意愿。”
“十星”文明全国星火燎原
一灯点亮万家灯。“十星”创建的竹山模式很快传遍全国,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学习团队蜂拥而至,“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开始在全国广大农村生根开花。
“十星”创建之所以在全国农村蓬勃发展、历久弥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老百姓通过创星争星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幸福梦。辽宁省营口市积极探索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农村信用社联合实施“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对有创业理想、有创业项目的“十星级”文明户,由农村信用社颁发道德信贷金卡。“以文明作担保、诚信作抵押”,全市涌现出31962户“十星级”文明户,11237户获金卡,金卡贷款授信总额49300万元。
在山东济南,“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公德星、环保星等农户带头,对居住村庄进行重点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污水乱流、秸秆焚烧等问题,逐步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
“十星”创建的生命力还在于发挥农民自治作用,通过农民自评和互评程序,用民间舆论场来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在陕西省户县,由星级文明户代表组成红白喜事理事会,具体操办村民的红白喜事。在星级文明户的倡导下,村里规定设席请客以及烟酒标准,简化丧事程序,取消了“过三年”等大操大办风俗,减轻了丧属负担。(本报记者 龚 亮 夏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