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劳动者之歌

    做一个金牌工人

    ——记浙江省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工、全国劳模胡耀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03版)

        1989年5月,带着在慈溪市一家电器塑料厂从事6年多金加工的经历,24岁的胡耀华来到了宁波港。在宁波港干了一辈子修理活的老父亲,特意把儿子托付给两位技术精湛的师傅:吴水海——车队修理班“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班长;俞鹤鸣——全国劳模、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于是,胡耀华有了一个梦想:也要做一个金牌工人。

        2008年俞鹤鸣师傅退休了,胡耀华接过了班长的重担。

        进入21世纪,面对年年更新的新设备、新技术,胡耀华有着清醒的认识:新时代的“金牌”工人,不但需要劳动型,更需要技术型。

        胡耀华像一个新的学徒工一样从头学起:为了掌握电脑CAD绘图技术,仅有高中学历的他专门跑到宁波鄞州职业培训中心要来了电脑光盘资料进行“充电”,如今他运用电脑绘制出来的零件图纸连专家也不禁叫好;为了领悟复杂的液压原理,他千方百计参加洋设备公司举办的各类专业维修培训,跟在老师身后问个不停......

        渐渐地,胡耀华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快速排查故障的绝活,许多车辆的“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自2000年从师傅俞鹤鸣手上接过流动机械修理班的重担算起,在胡耀华的创新下,公司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和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如变矩器、摩擦片等都“中为洋用”,而价格仅为进口配件的15%至30%,单这一项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近20万元。20多年来,胡耀华扎根于港口、服务于社会,通过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节约经费910多万元。

        2011年1月,宁波港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胡耀华工作室”应运而生。胡耀华带领工作室先后完成了《对FD160叉车叉齿液压控制移位进行改造》等13项技改创新项目;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的COMMANDER GP55KW《变频器原理及维修技术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学校得到应用,并将在企业进行推广。2012年,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