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记者传真

    走进缅甸莱比塘铜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08版)
    图为莱比塘矿区外眉甘多移民安置新村新建住房。本报记者 李志强摄

        自去年以来,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在缅甸的莱比塘铜矿项目不时成为一些甸舆论的炒作对象。

        莱比塘铜矿位于缅甸中北部实皆省蒙育瓦市,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以西100多公里,是近年来中缅合资的大型项目之一,总投资额为10.65亿美元,与已经开采中的萨比塘、七星塘项目一起,隶属于中缅蒙育瓦铜矿项目。莱比塘铜矿于2012年3月奠基,之后,却命运多舛,经历着停工、复工、再停工的反复折腾。

        矿区附近的一些居民对莱比塘铜矿项目提出异议,根据缅甸媒体报道,这些人对环境保护和征地赔偿等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政府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就莱比塘铜矿项目可行性进行调查。该委员会在今年3月11日向政府和公众提交了调查报告,报告支持莱比塘铜矿复工。但是,莱比塘铜矿项目迄今仍未走上正常轨道。

        记者在莱比塘铜矿矿区看到,进入矿区的道路两旁,堆放着一堆堆的料渣,这里的土地寸草不生,已经被严重污染。当地居民中,不少人就地大搞土法炼铜,却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然而,个别缅甸媒体不顾事实,报道诬称,这里的污染是中资公司造成的,影响恶劣。

        万宝矿产缅甸有限公司耿一总经理对记者说,缅方私家冶炼造成的严重污染让人心痛,中方公司愿尽最大可能地协助缅方进行治理,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支持,并已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帮助治理污染计划书。

        耿一总经理强调,万宝公司在缅甸矿区采用湿法炼铜工艺,这是业界公认的成熟的环保作业法。鉴于缅甸环保法律和环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中方在2012年3月铜矿施工初期就重点考虑了环保问题,后来又邀请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KP公司协助完善环境管理。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陈德芳总经理告诉记者,蒙育瓦铜矿曾经是由世界知名的加拿大艾芬豪矿业集团与缅方合作开发的。该集团在缅合作项目的环评报告就是由KP公司制定的。因此,包括了莱比塘铜矿的中缅蒙育瓦铜矿项目继续聘请KP公司进行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和严格执行的国际标准自始至终为缅方接受。

        万宝公司针对缅甸的国情和当地发展的需要,在移民搬迁、发放土地补偿费、组织义诊、积极开展社区发展支持计划等方面,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对当地医疗、教育、文化、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切实的支持与帮助。

        在距矿区两公里的外眉甘多移民安置新村,记者碰到了在这里开小杂货店的杜昂敏老太太。她告诉记者,通过移民安置,她住上了新房,做起了小生意,一个儿子在矿区工作,工资比当地公务员还多,一家五口过上了小康生活,成了亲戚们羡慕嫉妒的对象。当记者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时,这位淳朴的缅甸老妇人希望家里能有更多的人在莱比塘铜矿工作。

        缅甸当前正处于过渡转型期。考虑到其国情民意的变化,在移民搬迁和安置就业、发放土地补偿费等方面,万宝公司在恪守合同的同时,实际上作出了远远超出原合同规定的补偿和让步。

        然而,面对极少数或别有用心、或贪婪无度的阻工势力和个人,缅甸有关方面态度暧昧,退让放任有余,管理疏导不足。就在4月25日,多名闹事者再次有组织地到中方施工人员营地周边滋事,并打伤十余名执法警员。这难免让人对缅甸的投资环境生疑。

        莱比塘铜矿项目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昂山素季强调,缅方要“尊重合同”,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一味讨好公众”。

        有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妥协,并不利于缅甸吸引外资和长远发展。在推动莱比塘铜矿项目尽快复工的问题上,缅甸有关方面不应再拖泥带水了。

        该观察人士认为,缅甸当前处于过渡转型的特殊时期,外国投资者也应尽快熟悉不断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丰富与当地民众、媒体和社会团体相处的经验,消除当地社会的不信任和误解。最快和最大程度地“接地气、懂民情、惠民生”,对当前在缅甸的外国投资者尤为重要。

        (本报缅甸蒙育瓦4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李志强 汤先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