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心系雅安

    同舟共济 托起梦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7日   04 版)
    感谢有你 4月24日,芦山街头,一即将中考的女生举着感恩的牌子站在自己帐篷前。 任全军/CFP
    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救护帐篷里,高家蓉(右)在为受伤的老人检查脚伤(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一名生命卫士的大爱

     

    ——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高家蓉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院长、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高家蓉,在第一时间带领30名队员从重庆驰援芦山,冒着生命危险挺进“孤岛”宝兴县,迅速组织开展救护工作,收治伤病员4889人,把一名生命卫士的大爱深情留在震区广大群众心中。

     

        “早一分钟到达,就多挽救一条生命”

     

        20日早晨,得知震情的时候,高家蓉正在家中吃早餐。

     

        “必须争分夺秒进入震区。”凭着军人和医生的敏感,高家蓉立即向医院党委请缨带领抗震救灾医疗队出征。医院党委批准了她的请求,并任命她为医疗队队长。

     

        1个多小时后,周政、王卫东、易善红……25名医术精湛、有过抗震救灾经验的专家教授,聚集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旗帜下。这面大旗,曾经飘扬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这次由49岁的高家蓉高举着,向距离重庆430多公里的芦山震区挺进。

     

        出重庆、过成都、到雅安,医疗队一路飞驰。进入震区的路很难走,有的地方坍塌了,车队在颠簸摇摆中全力开进,于当晚20时30分抵达芦山县人民医院。

     

        下车后,高家蓉立即投入战斗,一边诊治县医院安置点的伤病员,一边组织人员到龙门乡等地巡查……第二天早上5点,国家卫生部门在芦山县召集各支医疗队伍开会,通报宝兴县还有7个乡镇震情严重,道路、通讯不通,情况不明,需要派精锐力量徒步进入、开展救治。

     

        “早一分钟到达,就多挽救一条生命。”高家蓉主动站出来,带领医疗队绕行天全县,向“孤岛”宝兴县开进。

     

        “顾不上这么多了,使命大于天”

     

        由于道路阻断,车辆开到天全县老场乡就无法前行了。高家蓉和战友决定抛下生活用品,每人背起装满药品和器材、重达20多公斤的背囊徒步行进。

     

        一路爬山涉江,一路余震不断,一路飞石坠落。一位往外走的老大爷对高家蓉说:“这时候朝山里走,是连命都不要啊!”

     

        “顾不上这么多了,使命大于天。”高家蓉把救援队员分组,拉开距离,前后相互提醒,小跑前进。下午近4点,在距离宝兴县城1公里左右的关言山口,山体滑坡覆盖了100多米路段,悬崖上不断有小如核桃、大如拳头的石块飞落。大家两人一组拉着手相互照应,以最快速度通过;后面的战友负责观察,喊话提醒。看着队员一个个安全通过这生死地段,高家蓉才迈开大步冲了过去。

     

        下午5点半,医疗队终于挺进宝兴县人民医院,成为第一支徙步到达宝兴县的外省医疗队。

     

        “伤员这么多,怎么睡得着”

     

        面对宝兴县人民医院安置的大量伤员,高家蓉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救治,分类、查体、清创、换药、输液……直至晚12点多。

     

        23日早上,天空飘起雨丝,高家蓉和队员在县城的30个安置点巡诊。但中午天一放晴,她就带领7名队员向垄东镇挺进。原来,昨天在五龙乡巡诊时,她听老乡说,垄东镇的受伤群众缺乏药物。“伤口不及时处理,时间长了会感染恶化。”高家蓉总是放心不下。

     

        在垄东镇挨家挨户巡诊,高家蓉坚持到最后。但此时早就肚子疼痛的她,扶着墙壁都站不稳,队员们赶紧上前把她扶上车。

     

        下午5时,高家蓉被搀扶到宝兴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地板上一床薄薄的棉垫就是她睡觉的地方。打上吊瓶,高家蓉就入睡了。然而晚8时,在查病房时,队员周政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高家蓉站在了自己的身旁。

     

        “怎么不多睡会儿?”

     

        “伤员这么多,怎么睡得着。”

     

        一行泪水,涌出周政的眼窝。(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花 晓 赵虹霖)

     

    四川27日为遇难者默哀

     

        新华社成都4月26日电(记者吴晓颖、海明威)26日是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地震遇难者的“头七”。为悼念地震遇难同胞,四川省政府决定,2013年4月27日为全省哀悼日。

     

        27日,四川省将停止公共娱乐活动,8时2分起,全省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按照中国人“烧七”的习俗,从逝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7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然而记者在雅安市芦山等地了解到,当地有“逢七不烧七”的风俗,一些遇难者家属已在逝者卒日七天前烧纸祭奠亲人。

     

        据统计,截至24日18时,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其中重伤995人。其中,雅安8个县有176人遇难、19人失踪、12030人受伤,其中重伤995人。

     

    确保每分钱用在救灾上

     

        本报雅安4月26日电(记者李晓东、陈恒 通讯员苑坚)“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和省委加强监督检查的要求,开展纪律作风监督和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监督,确保廉洁救灾,阳光重建。”记者今天从四川省纪委获悉,四川已派出7个工作组驻扎灾区,对救灾资金物资等进行全程管理监督,确保每一项物品、每一分资金都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安置重建上。

     

        据悉,监督检查督导组把监督检查的重心放在物资发放点、群众安置点等一线,全面开展对救灾和重建中干部履职尽责、效能作风、资金物资项目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廉洁高效。

     

        四川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抗震救灾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从严查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项目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灾市(州)、县(市、区)、乡(镇)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设立信访举报信箱和投诉点,公告信访举报电话号码,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