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心系雅安

    理性 坚韧 从容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6日   05 版)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操场比赛跳绳。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天全县第一所帐篷小学全景。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一年级的师生们在帐篷内上课。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帐篷小学复课记

     

        “新教室好巴适哩!还能晒得到太阳。”五年级小学生高嘉诚在“教室”里外跑来跑去,开心地四处打量着。

     

        今天是天全县大坪乡中心学校复课第一天,这是全县第一所复课的小学。因为两栋教学楼受损严重,学校搬进了刚刚搭起的帐篷里,六间大的做教室,一个年级一间;三间小的做办公室,教师们在里面备课、批改作业。

     

        248名学生大都早早地来了,还有不少家长来“参观”。

     

        因为旗杆靠近危楼,升旗仪式暂时取消,只在正中一顶帐篷上插起国旗,高高飘扬。

     

        简短的“复课仪式”上,校长胡高勇欢迎大家回校,并讲了一些避震常识。之后,一场疏散演练拉开帷幕。

     

        “四五六年级教室离校门口远些,一有信号,从中间通道往校门疏散;一二三年级教室就在校门口,只要保持镇定,不乱跑动就安全。”在教师的口令下,学生们迅速疏散、集中,井然有序。显然,学校对帐篷布局进行了精心安排,确保安全。

     

        记者在校园看到,危楼附近都拉起了警戒线,还有两位老师在附近巡查,不许学生靠近。

     

        上课铃响起,六间教室传出琅琅书声。

     

        二年级语文课,教师牟术琼在小黑板上写下八个字:“地震了,我怎样避险。”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经历和心情,再当成小作文写下来。“那天我在睡觉,地突然摇了,我就叫醒奶奶跑出来,要往没有电线的地方跑”,“要躲在卫生间里,不能跳窗户”……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发言。

     

        四年级也是语文课,教读课文《麦芒》。老师李华蓉让孩子们自己当教师,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讲给同学们听,还要接受大家提问。一时间,学生们提问得非常认真。

     

        下课铃响起。做眼保健操、吃营养餐,一切都和平常没有两样。之后,快乐的游戏时间开始了。跳格子、跳绳、下象棋、老鹰捉小鸡……嘻嘻哈哈的笑声,冲淡了连日来压抑的空气。

     

        一年级小姑娘余学燕加入到跳绳的队伍里,快乐地笑着、叫着,小脸红扑扑。班主任梅金燕告诉记者,她早上刚来时满脸惊恐,还哭鼻子,明显是被地震吓坏了,现在则把惊吓忘到了脑后。“我们之所以抓紧复课,不止为了让他们学知识,更主要是学习抗震救灾精神。有书读,和同学们在一起,孩子能安下神来,对心理恢复有好处。”

     

        据介绍,天全县其他学校正在抓紧筹备,争取在4月27日左右全部复课。(本报天全4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王斯敏)

     

    中央媒体芦山抗震救灾报道体现社会责任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自4月20日芦山地震以来,人民日报等中央17家主要新闻单位先后派出50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以实际行动践行本月16日中国记协与25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发起的“为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5天来,记者们在通讯受阻、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地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职业精神,克服居无定所,采访、报道条件异常艰苦等困难,深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现场、医院、受灾群众安置点,近距离采访救援队员、普通志愿者、当地群众、部队官兵、医疗人员,发回了大量时效性强、现场感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鲜活报道。这些来自一线的报道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抗震救灾情况,成为灾情报道权威信息源,为中央决策部署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引导民众调整心态,积极理性面对灾情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体现了中央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和社会公信力,在抗震救灾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正面作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五天直播芦山地震灾区的现场报道。通过央视国际视频通讯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素材被境外563个电视台(频道)采用3602次。中央电台中国之声自20日上午10时开播持续72小时的《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全面报道各方抗震救援实时进展。新华社记者在震后13分钟就从成都出发前往雅安,是首批进入通讯、交通中断的震中地区的中央媒体记者,并于当晚就在芦山县成立新华社地震报道前方指挥中心。

     

        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生命救援:及时  有序 高效》,突出各方救灾力量与时间赛跑,全力救援受灾群众的努力。光明日报《灾情就是命令 生命高于一切》系列评论充分展示了中央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经济日报记者采写的《灾区群众不等不靠团结自救》生动反映震中龙门乡受灾群众积极自救互救事迹。

     

        经济日报社记者郝立东在从芦山县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宝盛乡时,积极协助救援队勘察分析地形环境,被滑落的巨石砸伤右腿,造成右腿脚踝和膝盖两处骨折。中央电台记者潘毅步行数十公里,经历了搭乘运输船、拖拉机、摩托车甚至挂在铲车外侧的艰险,途中坚持不断连线报道生命之路的进展情况。

     

        在芦山地震的报道中,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秉承不畏艰险、坚守一线的职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倡议号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积极承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职责和使命的自觉性。

     

    企业家陈光标雅安抢险

     

        抢通道路:比捐100亿元都重要

     

        4月20日上午8点50分,民营企业家陈光标接到芦山地震的消息,立刻订了最快一航班的机票飞往成都。路上,他就指示公司在四川的工作人员:马上租大型机械设备,有多少,租多少。下午2点,陈光标赶到了雅安,而公司租赁的13台大型机械设备也已经到位。

     

        “在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里,抢通道路真的比捐100亿元都重要,早一分钟抢通道路,被困群众也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陈光标说。随后,陈光标和他组织的救援队,在短短两天半时间里,参与抢通了7条通往灾区的道路。

     

        危险:跟死神擦肩而过

     

        21日,陈光标和他的救援队应芦山抗震指挥部的要求,把芦山县体育场近百亩的丘林地推平,用于安放帐篷以安置两万名受灾群众。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任务完成后,陈光标和救援队员坐了下来,想休息一下。就在此时,旁边的一辆工程车在倒车时突然撞向了高压电线杆。紧接着,电线杆向陈光标他们砸来,六根万伏高压线交织在了一起,立刻闪出雷电般的亮光,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在大家惊恐万分之际,高压电线在我和救援队员们头顶不远处停止下降——被两边的电线杆牵引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光标说,“这次真的是捡回一条命。”

     

        受伤:流这点血不算什么

     

        23日凌晨,72小时黄金救援进入倒计时。通信中断、交通中断的宝兴县穆坪镇,缺医少药,大量的救灾物资正等待着运进“孤岛”。

     

        陈光标和他的救援队,正跟广大救灾官兵一起,为打通最后的“生命线”,向穆坪徒步推进。突然,一块不知从哪里滚落而下的大石头,砸向了陈光标的左腿。

     

        “当时只感觉左腿一阵发麻,紧接着才感觉到疼痛,低头一看,血已经渗出了裤子。”陈光标说,“没办法,我只好从救援现场撤了下来。”

     

        23日晚上,记者见到了陈光标。当记者问及腿伤,陈光标轻描淡写地说:“跟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相比,我流这点血根本不算什么。”(本报记者 韩业庭 杨慧峰)

     

    灾区房屋应急评估基本完成

     

        本报雅安4月25日电 记者李晓东、陈恒今天从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第五次情况通报会上获悉,灾区房屋应急评估基本完成。

     

        4月21日,住建部和四川省住建厅的100多名专家奔赴雅安地震灾区,组建了8个小组,对灾区房屋进行应急评估。本次评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可用”,针对基本完好或者轻微破坏的房屋;第二类是“暂停使用,经鉴定后作出判断”,针对结构、构件中度破坏;第三类是“禁止使用”,针对结构、构件严重破坏或者整体坍塌。鉴定顺序按照首先对学校、医院和大型公共建筑首先进行评估,然后对民用建筑进行鉴定的顺序进行。

     

        据介绍,应急评估初步结果为:依结构形式来看,砖木结构发生严重破坏较多;砖混结构发生中度破坏较多;框架结构建筑大部分为轻度破坏,少量建筑为中度破坏。有部分框架结构建筑虽然破坏不严重,但结构体系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这类建筑作为“暂停使用,经鉴定后作出判断”。依汶川地震前后建筑来看,汶川地震前建造的房屋破坏程度明显大于其后建造的房屋。

     

        经过多天以来专家努力,目前应急评估基本完成,预计今晚统计完成,稍后向社会公布。

     

    理性评估震区房屋受损情况

     

        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4日电(记者赵宇飞、张萌)针对网民近日对芦山地震中房屋质量问题的质疑,记者采访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地震局相关专家。专家们表示,用“能抗几级地震”来衡量房屋的抗震性能是不科学的,衡量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是设防烈度,尽管芦山地震部分地区烈度达到9度,但汶川地震后芦山县采用新技术建设的公共建筑结构基本完好。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一凡表示,应该用烈度而不是震级衡量房屋的抗震性能,震级低不一定烈度低。衡量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是设防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如果把地震比作一个灯泡,灯泡的瓦数就是震级,而人所感受到的亮度就是烈度,受距灯泡远近、有无遮挡等因素影响,不同的人能感受到的亮度有所不同。此次芦山地震震级是7.0级,震源深度13千米,而震中有的地方烈度为9度,已非常具有破坏力。

     

        袁一凡表示,房屋的设防原则应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比如一些建筑设防烈度是7度,那在烈度为6度的地震中要做到不损坏,烈度为7度时要做到有一定损坏但可以修。房子出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考虑不可能都建成“碉堡”,但应根据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建筑抗震标准。

     

        那么,如何认识房子的损坏程度?袁一凡称,房子是否损坏,具体要看是哪里损坏,如果是骨架损坏,那房子就需要重建。砖混结构的房子,墙面就是骨架。而对于框架结构的房屋而言,整体框架才是骨架。如果一栋框架结构的房子整体框架没问题,但填充墙墙面塌裂,这应该属于“中震可修”的范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苗启松说,芦山县汶川地震后新建的很多公共建筑采用了新技术的建筑结构。比如2008年后新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主楼采用了隔震技术,抗震性能较好,在这次地震中内部填充墙也未损坏,目前还可以使用。

     

        四川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殷时奎介绍说,芦山地震发生后,住建部和四川省住建厅立即组织专家开展震后房屋应急评估。到现在为止,住建部和四川省近400名专家分组对雅安市两区六县的公共建筑和民房进行了应急评估,估计25日可以完成,这将为灾区重建提供数据参考。殷时奎说:在这次房屋灾情调查结果未公布之前,任何质疑汶川地震后芦山县新建公共建筑质量的说法都是片面的和不负责任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