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以人为本的应急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5日   05 版)
    4月24日,芦山县太平镇的两名小朋友在食用爱心人士做的抓饭。新华社发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公民,所有人都是这场苦难的考生。经历艰难的5天,以人为本的答卷在救灾现场越来越清晰。

     

    每个救援队都是一个移动医院

     

        “能够成功抢救重伤和重病的灾区,离不开医疗队的专家,也离不开医疗队配置的设备。”重医附一院院长任国胜说,“我们的医疗队有14名医生、19名护士和60名后勤保障人员,有药械车、门诊车、检查车、手术车、供电站等,还携带了监护仪、心肺复苏机、移动吸引器、净创包,可以进行各种普通常规检查,相当于一个二甲医院。”

     

        重庆市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杨荣刚参加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这次又是重庆市赴芦山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现场副总指挥。“8时02分地震,我们8时05分就发出集结通知,完全是条件反射。”杨荣刚说。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也在地震发生两小时后完成了集结。5辆应急救援车、48名医生、护士及后勤保障人员、4顶医学帐篷,以及包括破拆、搜索、搬运等救援设备全部准备完毕。“这样快速的集结,以前是很难做到的。”重医附一院医务处副处长陈力说,汶川大地震后,国家逐步建立完善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救援规范。2012年末,全国共核准成立了16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每个救援队都可以独立构成一个移动的“二甲”医院。

     

    “地震猝不及防,但我们并不是仓促应战”

     

        20日8时03分,国家地震局发布芦山地震的消息,紧张的救援行动随即展开。

     

        “启动应急机制”瞬间成为使用频率最多的词组。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2000余警力驰援救灾;民政部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向灾区发送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交通部启动应急机制,成立由桥梁、路面、路基、地质、遥感等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参加的技术专家组,协调财政部紧急下拨公路抢通保通资金2000万元;各大银行启动应急机制,全力满足灾区应急金融需求;各省市启动应急机制,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

     

        地震第二天,震区基本实现救援全覆盖;地震第三天,震区通信道路电力基本通畅。

     

        “地震猝不及防,但我们并不是仓促应战。”四川省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说,经历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后,四川更加重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建设,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防灾救灾应急演练,增强避险和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一些地市还建立了覆盖所有基层干部的灾害通报短信平台,一旦有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基层干部的手机就会收到相关短信。汶川灾后重建,所有的人口密集区域都建设了紧急避险场所。

     

        2012年颁布的《四川省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任何时候“救人”都是第一位的

     

        雅安有一座“女娲补天”的雕塑。“雨城雅安”正是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天灾面前,救人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应急救援就是要“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

     

        “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求救援要科学有效!”震后不到半小时,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四川省“4·20”芦山县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魏宏即率消防、安监、卫生和省军区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四川省在第一时间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省、市、县都建立了指挥体系。当天赶赴各个受灾区域的成都军区、省军区、武警等救援力量已到所有受灾乡镇,连夜进村入户展开拉网式排查。在紧急抢救伤员的同时,灾区群众急需的食品、饮用水、帐篷等生活必需物资源源不断运进灾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确保每个受灾群众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王东明说。

     

        23日,芦山县通往宝兴县的道路抢通,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车辆实施单向循环,地震灾区的生命通道更加通畅。多家关注芦山地震的外国媒体不约而同地评论,经历过汶川、玉树强震考验的中国,各部门应对灾情更加沉着有序,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