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海南:碧水蓝天 又好又快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5日   01 版)

        4月19日,环保部发布第一季度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海口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1.61的成绩名列第一。与之相应的是,2012年海南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海南向世人展示的,是一幅“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绿”的美丽画卷。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26年前小平同志满怀期望的亲切话语犹在耳边。弹指一挥,海南迎来了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25年来,改革开放把海南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边陲海岛,变成了一个绿色、开放、特色经济欣欣向荣的经济特区。

     

        让我们从一组数据中感受这25年的沧桑巨变: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前的1987年到2012年,海南全省生产总值从57.28亿元跃升至2855.26亿元,人均GDP从249美元提升至514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从50.0:19.0:31.0优化至24.9:28.2:46.9。

     

        特别是最近3年,海南经济成功完成了精彩的“三级跳”: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首超3000美元,2011年突破4000美元大关,2012年再次突破5000美元(均按当时汇率折算)。这无疑是海南近年来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最好注脚。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份份喜人的民生账单:海南率先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保障房建设强度及保障覆盖面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新农合参合比例高达98.22%,领先全国;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教育扶贫移民”,2.86万名少数民族和偏远山区的孩子,从此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免学费。

     

    生态环境保持全国一流

     

        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海南的建设者们脑子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那就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海南最大的资本、最好的品牌、最强的竞争力、最根本的生命线。

     

        在空间布局上,海南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分区分类布局生态功能和产业发展方向。在产业布局上,海南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低排放、低能耗、高技术、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和海洋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早在1999年,海南就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宏伟目标,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2009年底,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赋予海南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海南生态省建设10多年来,省人大和省政府一共出台了61项有关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保护环境。海南每年投入2.7亿元用于生态补偿,通过财政、社会和企业等多渠道投入环保的资金达260多亿元;生态文明村从2006年的6316个增加到2012年的13660个;完成25个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环评,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防范;全省408万吨立窑水泥产能全部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及以下的造纸生产线也全部淘汰,关停落后企业200余家,全省工业污染企业排放达标率达96.6%。

     

        现在,整个海南岛就是一个大氧吧。2012年,海南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级。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所有监测城市(镇)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有96.4%的监测日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达到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0%。全省94.2%的监测河段、83.3%的监测湖库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在“增绿”“护蓝”中抒写美丽中国篇章

     

        如何才能守住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海南干部群众将它落实到了“增绿”“护蓝”的行动中。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海防林建设的重大部署,决定用3年至5年的时间恢复海防林带。据当时调查资料显示,海南环岛沿海基干林带断带长达229公里,占宜林海岸线长度的22.4%。海南全省沿海12个市县由此持续掀起了海防林建设热潮。目前,海南岛千里海防林带已经全部合拢,窄带加宽、残带增强的目标也已实现,1528公里海岸带上林木葱茏。

     

        海南“增绿”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息。2011年12月27日,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省动员,全民参与,大力实施“绿化宝岛”行动,“既提高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打下重要基础,又增加森林碳汇,为明天上项目预留环境空间”。紧接着,“大力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被作为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写入了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目标是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

     

        现在,海南全省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绿化宝岛大行动。海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春东介绍,在绿化宝岛大行动中,海南省林业厅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2万亩,占总任务的68%。下一步将对三亚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沿线两边的芒果园实行退果还林,对昌化江两岸110万亩布满砂粒、碎石,无法耕种的荒地进行人工造林修复,届时将对海南西部地区的气候和降雨产生有利影响。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李海涛表示,现在全省各市县都在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各市县还将村庄绿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陵水打造了菠萝蜜村,东方打造花梨村,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以后开发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4月23日至26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进展情况专题调研,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曝光。

     

        去年中央批准设立地级市三沙市,为海南创造了开发保护南海资源、建设海洋强省的新契机。三沙市在开发建设中也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严格的环评。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揭牌,11月就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三沙市建市以来发布的首个环保宣言,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在开工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3个项目的基础上,将实施“赵述岛修复与保护工程”及“海南三沙群岛热带海洋动物保护区”项目。(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