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执政关注

    干部选拔如何应对“说情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5日   14 版)
    CFP

        都说组织部长风光,一位县级组织部长却向记者说起了他的烦恼。在本县几次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接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打招呼”,有上级领导推荐,有老同事说情,甚至还有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在复杂的人情压力下,往往很难按照原则选拔人才,有时候不得不违心地放弃更合适的人选。

     

        一项调查显示,“选人用人权”是领导干部最需要监督的权力。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打招呼”“说情风”现象,干扰了选拔干部的公平公正原则,受到社会诟病。干部选拔如何应对“说情风”?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组织人事部门的烦恼

     

        一项以落马官员为样本的研究报告显示,官员腐败一般9年后东窗事发,有的腐败官员职务不断得到晋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就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但未能发现,仍然加以提拔和重用,这也是俗称的“带病提拔”现象。为什么“带病提拔”干部可以畅通无阻?这值得我们反思。

     

        有的地方的“一把手”,独断专行,推荐干部“先入为主”,对不同意见进行压制,强行任用干部进入班子。一些组工干部不得不舍弃原则与正义感,为了不得罪上级领导,对于“一把手”推荐的人选还得想方设法让其符合条件。干部任用成了“长官意志”的体现,组织部长甚至成为摆设。

     

        “现在‘打招呼’,往往利用的是更高一级的关系。比如乡镇干部选拔时,有市里的关系来‘打招呼’,县里干部选拔时,有来自省一级关系来‘打招呼’。一通电话打来,给组织部长乃至书记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组工干部告诉记者。

     

        “打招呼”、说情的背后,往往是某些领导干部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倒卖人情关系,甚至搞权钱交易。更可怕的是,靠上面关系提拔的干部,往往本着对领导提拔的感恩之心,其工作重心根本不在基层,不为群众干实事,工作只对上不对下。

     

        “如果那些阿谀奉承、热衷跑关系的人选上了,而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实事、工作中讲原则的人却没有得到挖掘和赏识,这种用人风气也会影响其他干部干实事的积极性。”一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坦言。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应当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但是通过各种关系推荐上来的人往往不符合选人用人标准。“组织人事部门很难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顶住人情和上级的压力。要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实事的人吃亏,让真正有才能、有理想的人得到提拔重用,仅仅靠组织人事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网友“小雅子”感慨。

     

    “托人情”为何能够行得通?

     

        “‘打招呼’、托人情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现实和历史根源。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讲究情分和面子。自古选才也有保举制,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效力于国家。”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认为,“一把手”推荐自己看中的人才,为自己配置助手,只要是出于公心,从工作的需要出发,是行得通的,而且有利于增加工作的契合度,提高行政效率。

     

        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利益驱动已经成为‘跑关系’的最主要原因。一些买官卖官、倒卖人情关系的行为破坏了干部任用的公平公正环境。”萧鸣政指出,干部任用中讲“人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大于正面影响。

     

        为什么“托人情”这种不正之风可以蔓延?萧鸣政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政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漠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二是现有干部考察方式仍有局限。尤其是民主推荐环节,人为因素很大,标准难以执行,现实中跑官要官、托人情也往往出现在这个环节。三是在干部任用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自然容易滋生不正之风。

     

        “组织部门的职责是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江伟指出,选好干部关乎国家和执政党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基层干部,处在接触群众的一线,直接代表党的形象,选出德才兼备的干部非常重要。

     

    把用人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如何完善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广东省遂溪县的探索值得各地各部门借鉴。2010年以来,遂溪县委实行“阳光”提名,让干部初始提名的“隐形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并通过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实行新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等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抓手,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干部选拔任用要实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就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能减少腐败和暗箱操作。”江伟指出,近年来,组织部门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民主评议是值得推荐的好制度。但是如果公开招聘和民主评议局限于某个层次,则上级干预的负能量会远远高于基层公开招聘和民主评议的正能量。

     

        事实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于选拔任用干部有着明确规定和严格程序。江伟认为,关键是现在有些领导缺乏民主、法治意识,公权私用,把选用下级当作自己施恩分肥、交换资源、政治投机的机会,操纵干部选拔任用事宜。

     

        “只有对公权私用的人定期收回权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江伟认为,应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交给组织、还给人民,而不是掌握在少数领导干部手中。

     

        萧鸣政建议,要完善干部任用责任追究机制,比如实行推荐责任制,即提名推荐干部,任何组织、个人推荐干部都要承担责任。还有必要畅通各方面举报渠道,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一追到底,严惩不贷,让一切买官卖官者无处藏身。(本报记者 龚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