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文化评析

    从《我是歌手》看音乐原创力

    余 旖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4日   02 版)

        看到《我是歌手》在台湾走红,得意忘形显然不是明智的态度,全面展开关于原创音乐的讨论,才是文化产品始终保持魅力的动力。

        湖南卫视的大型音乐节目《我是歌手》,以傲人收视率在全国掀起热潮。出人意料的是,台湾地区观众也对该节目如痴如醉,号称有超过340万人次收看转播。台湾歌手在节目中表现出色,更因100多首参赛歌曲中半数以上为台湾原创,又引起台湾音乐人、电视人、文化界展开了一场讨论,他们热议台湾流行音乐的今昔处境,呼吁保护跟开放的声音交锋激烈,被形容为2013年开年最重要的文化大辩论。

        “如何保持台湾音乐原创力和竞争力”,这是辩论最热闹的部分。音乐人在追问,像彭佳慧、林志炫这样的优秀歌手,为什么这些年在台湾寂寂无声,一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却熠熠生辉?电视从业者评论说,台湾那么多音乐人和制作团队去内地淘金,展现了内地观念的进步,台湾“再不反思就落伍了”。台湾公众更关心的问题似乎是,当内地电视台在制作规模、资金实力上全面超越台湾时,岛内的综艺节目和流行音乐又该如何应对?

        看到一台娱乐节目在台湾如此受欢迎,内地网友都很乐呵。但实事求是地说,《我是歌手》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台湾地区的音乐火起来的。先不说台湾歌手在比赛中的比例和表现,单拿曲目来说,从塑造70后音乐记忆的李寿全、罗大佑、李宗盛、齐秦,到被80后视为乐坛偶像的方文山、周杰伦,长长的词曲作者名单上,来自台湾的原创力量不止“半壁江山”。

        原创力一直是内地流行音乐的短板,然而我们的短板还不止这一块。《我是歌手》之所以在众多音乐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精良专业的制作贡献良多,而这主要得益于节目音乐总监梁翘柏和他的香港团队。问题来了,如果少了香港的制作,再没了台湾的原创,即便湖南卫视有资金、敢投入,《我是歌手》能有今日之人气和成就吗?

        从民谣到流行,台湾音乐一直在滋养内地市场。而台湾的音乐人、观众,一直认为台湾音乐对中华音乐深负使命。因此,当他们感受到好音乐在台湾的落寞,而音乐原创力可能因这种落寞而受损,就表现得特别忧虑。这是颇有远见和智慧的忧虑。反观内地,专业也好,外行也罢,这些年谈论更多的,是“市场”,是“引进”,原创能力的问题没有太大改观。这是《我是歌手》超高收视率背后,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这些年,内地大众文化确有长足进步,但是进步中似乎缺少自省精神。看到《我是歌手》在台湾走红,得意忘形显然不是明智的态度,全面展开关于原创音乐的讨论,才是文化产品始终保持魅力的动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