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毒战》:精准诠释警察精神

    作者:孟庆雷 房留祥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14版)
    电影《毒战》剧照

        杜琪峰导演的《毒战》,对于绝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说,是非常意外的“大事件”,这部由海润、电影频道、华夏电影联合出品的电影,不仅突破了诸多禁区,在展示贩毒分子的残暴不仁的同时,又能够积极表现新时代缉毒警察的大无畏精神,且完全摒弃了观众熟悉的“高大全”创作模式、泛滥的“刻意设置警察家庭缺憾”等俗套桥段。毫无疑问,《毒战》整合了内地与香港最优质的创作资源,杜琪峰、韦家辉为首的银河映像与海润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后者曾经以《永不瞑目》、《玉观音》等海岩剧广受好评,这两部剧集信息量丰富,有着足够的情感线,而《毒战》则主打警匪对决,是有史以来内地最真实的警匪片,电影里的警察和匪徒都足够常人化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迸发人性的善恶两极,绝大多数细节都有着足够的资料搜集和生活体验。孙红雷饰演的缉毒大队长张雷,与古天乐饰演的毒枭蔡添明,都是以往内地影视剧中少见的鲜活形象。

        《毒战》是杜琪峰导演的第五十部电影,自从创立银河映像以来,他的电影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喜剧商业片,此外就是“作者电影”的警匪片、黑帮片和独有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从《十万火急》里的消防警察、到《非常突然》和《PTU》中的PTU(机动部队、香港特警),以及《暗战》和《神探》里的精英警察,杜琪峰都赋予了他们不同于李修贤、吴宇森、成龙、陈嘉上等警察故事里的人物性格,他们更加扎根于执勤的土地,巡视在普通的街道里,有着普通的、世俗的、寻常的感情问题。然而他们的命运更具偶然性,宿命感强烈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不熟悉的观众往往会感慨于故事线的刻意。内地警察与香港警察自然有诸多的异同点,内地庞大而复杂的现实,相对比香港而言,警察的压力沉重许多,特别是直面毒枭的一线警察,他们必须灵活机动地掌控变局,忠于职守且又必须高度专业地执行任务、依法办案,而且随时可能面对牺牲。在影片里,孙红雷以冷静或热烈的双重表演层次,来诠释第一线的缉毒指挥官的形象,古天乐以“不演之演”的表演模式来诠释狠辣的蔡添明,如何“隐忍”到最后引发大混战,淋漓尽致又肃杀冷峻的结尾,杜琪峰和韦家辉告诉观众,警察的死亡是正义无畏的牺牲,而毒枭们的死亡则是罪有应得。

        牺牲是各国电影中好警察的结局之一,他们释放出的光芒,指引着正义之路。《毒战》的牺牲,却无目击者,导演以非常写实、纪实的手法呈现《毒战》的结局,与《非常突然》非常相似,也是突然在小学校前,警匪多方混战,蔡添明残忍断腕、抛弃一切俗世关系,放弃所有原则,只为苟活于世,或者逃出生天再做大案。杜琪峰给了观众一个黑色的过程和绝对正义的结局:蔡添明最终被以注射的方式执行死刑。《毒战》与《黑洞》、《黑冰》、《冬至》、《征服》、《命案十三宗》等知名电视剧的最大不同,是根本不让观众进入犯罪者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值得同情,观众看到了蔡添明的所作所为也不会产生理解和认同感,而《重案六组》等剧集是通过不出现犯罪过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张雷如《智取威火山》中的杨子荣一般,胆大心细做卧底。为了获取情报和打入毒贩内部,就必须当场吸毒,吸食毒品之后的痛苦幻觉,以致几乎送命。警察是人不是机器,也有成败得失,然而黑白之间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影片最后缉毒警察和制毒团队的全军覆没,已经把“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人生箴言深刻地说给观众听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