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雅安人,你让我们心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05版)

        4月21日15时,记者结束现场救援采访,准备赶回雅安市区发稿。

        一辆“川T”牌照的黑色轿车停下来,驾驶员侧着头,热情地打招呼。记者看到前窗玻璃下的几个字——“往返芦县,免费”。

        上了车,记者问驾驶员:“你是芦山人吗?”

        “就在前面的飞仙关。”驾驶员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说话语速很快。他一边答,一边往前努了努嘴。

        “你们那儿灾情严重吗?”记者问。

        “严重。”小伙子说,他家在芦山县飞仙镇飞仙村,村子里很多人家的房屋在地震中都受了损。

        “那你们正缺钱用呀!”坐一位灾区群众的免费车,让记者感觉有些不安。

        不料,小伙子突然激动起来,语调明显提高,语速也变得更快了:“现在坐车的都是什么人?要么是从外地赶回家的人,要么是来救灾的人!”

        小伙子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村组干部都到外面帮助维持灾区交通秩序去了,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村里。全村人齐心协力抗灾自救。早上的地震使村里很多人家里受了灾,没办法做饭了,大家就有菜出菜有米出米,一起做了灾后的第一顿午饭。地震发生后,客运交通一度中断。他看到路上有很多人徒步往家里赶,就骑摩托车免费搭载他们。没想到附近有私家车和摩托车的人纷纷响应。现在,已经有20多辆轿车和30多辆摩托车在芦山县城和飞仙镇间免费送人。

        “这些车上都写了字,招手即停。”小伙子告诉记者,他的这辆轿车是一个朋友的私车,这个朋友上午已经往返送了6趟,体力上有点吃不消,下午他就接手开车,这样能比摩托车多送几个人。

        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上,任凭记者怎么打听,小伙子始终不肯说自己的名字。下车时,记者最后一次尝试记下他的名字,他微微一笑:“我就是飞仙关人。”

        飞仙关离记者的目的地还有13公里。记者下车后,小伙子的车刚开走,另一辆车就到了身边。这一次的驾驶员是四川厦工机械销售服务公司雅安分公司经理江顺彬。江顺彬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以后,公司的9个员工都开车上路,像他一样当起了志愿者。“公司不营业了吗?”记者问。“该停还得停,现在救灾才是大事。”江顺彬说。

        在雅安采访两天,志愿者似乎无处不在。记者上午步行前往灾区一线时,几个年轻人追上来,非要往背包里塞面包和矿泉水。记者虽然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但心里感觉特别温暖。在雅安市区,记者向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妇问路,两位老人和好几个路人都热情地给记者指点。记者随后急匆匆往前赶,走了一阵,突然听到有人远远地在后面喊。回头一看,老太太正艰难地小步跑过来。原来,老人发现记者提前拐弯,怕我们走错路,马上追来提醒。

        余震不断的雅安,让我们心中暖流涌动。(本报雅安4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张国圣 袁 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