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心系雅安

    灾区的理性与自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2日 05版)

        4月21日,芦山地震的第二天,通往“孤岛”宝兴县城的道路抢通了,抢险力量陆续进入,县城的群众轮番向亲人报送平安。这一天,抢险救援力量覆盖到所有乡镇,灾区实现了快速救灾和快速安置。

     

        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要小很多。尽管如此,芦山地震抢险救灾的快速高效、科学有序还是让人们感到了更多的自信。

     

    快速有序 彰显从容镇定

     

        灾情发生的那一刻,全国人民的心都被牵动着。国家启动一级响应。

     

        四川省和雅安市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地震发生20分钟后,四川地震局、四川电力应急救援队的队伍就行进在路上。中午,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出现在芦山县。救灾应急机制效能凸显,成都、绵阳、重庆等地的队伍陆续出发。

     

        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能快速反应,是因为经过了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洗礼,5年来也在不间断地应急演练。

     

        灾情就是动员令。国家救援队出发了,10多个省市的矿山救援队来了。成都、绵阳、重庆等地的急救车风驰电掣。快速有序之中,彰显了救灾的从容镇定。

     

        转瞬间,武警部队、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卫生、通信等2.9万名各类专业抢险人员和上万名志愿者“降临”地震灾区。

     

    生命至上 一切为之让路

     

        20日晚,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一项“死命令”:“明天要采用一切措施进入每个乡镇村庄!”第二天,直升机来来往往的轰鸣声在芦山县的山谷中响起,数千名救援人员徒步进村入户,危重群众都被转移出来。

     

        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两天时间里,雅安全市累计救治伤员超过8000人,转院550余人次。生命至上,成为每一位救援者坚守的信念。解放军第42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叫得来,出得去,回得快。”他指着一旁的透视检查车说,现在不仅应急医疗器械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雅安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黄定强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形成成熟的灾难医疗应急机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为挽救生命,全社会都为之让路。从20日晚间起,交通部门对灾区交通进行管制,部分道路仅允许救护车通行,甚至一些救援车辆也要等数小时。前往芦山救援的司机赵师傅从什邡赶来,等了整整一宿。他说:“我们不奢望今天把车开进去,一切以救护车为先,因为救护车堵在路上,可能就要丢掉人命。”

     

    民生优先 保障群众生活

     

        21日下午,芦山县芦阳小学的教师洋仁信与同事们忙着搭建帐篷。他们从教室里搬出废弃的桌椅拼凑在一起,这就是晚上的大床。当天,芦山县城的帐篷基本发放到位,群众过渡安置有了遮风挡雨之所。

     

        芦阳小学语文教师廖雪强指着一旁的临时灶台说:“昨晚我们相互帮忙安慰,没怎么睡。”今天,他们领到了食品和水,又找出腊肉、大米等物品。“今晚就能住进帐篷,虽然有点挤,但可以安心入梦。”

     

        目前,雅安全市已设立21个临时安置点,救助群众3万余人。

     

        现在,源源不断的物资正在运往灾区的路上,足以保证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为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雅安市开启了专门的转运仓库,安排专人负责接收。

     

        罗汉东说:“这些物资要通过志愿车辆分派到各乡镇,只能用小车运送。目前只有大川镇送不到。”灾区目前最缺帐篷、照明设备,民政部派发的5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正在运往灾区。

     

        灾区群众关注的物资发放井然有序。在芦阳镇芦溪村,每向村民发放一件东西都要登记在册。

     

        在支援物资接收点旁边,一字排开的是志愿者队伍,他们被统一安排在这里。有组织有秩序的志愿者队伍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21岁的藏族小伙彭错扎西是大三学生,他说:“一个上午的工夫,我们已经发走了六趟车,送走了快30个人。”

     

    统筹考虑 灾后安置启动

     

        在芦山县城迎宾大街的一侧,一块不大的农田里,四川铁建的两辆推土机正在加紧工作,把这里推平。铁建员工范勇说:“现在要在这片农田上建设板房,尽早安置受灾群众。”

     

        看着油菜被毁,芦阳镇先锋村村民赵文毅“痛并快乐着”。未来,他和乡亲们将搬入这里的板房过渡。

     

        在救灾的同时,受灾群众安置问题已在统筹考虑。雅安市一位负责人说,雅安在积极搭建临时救灾帐篷的同时,已经通过建设板房、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为灾后重建做准备。

     

        目前,救援人员已经全面展开消毒杀菌、心理抚慰、环境检测等工作。

     

        一场灾难,检验的是一个国家动员、救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川铁建成都项目工程部的李永钊,震后便带着队伍和设备前往灾区。他说:“这一次的应对速度要快得多。汶川大地震以后,我们建立了应急队伍和常备装备,随时拉练实践。”

     

        地球用积蓄已久的能量在龙门山脉再次撕开了一条裂口。坚强的四川人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正在砥砺奋进,快速弥合伤口。正像李永钊所说:“面对大难,我们不仅有大爱,更有理性,有自信。”

     

        (本报芦山4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陈 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