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

    地中海畔的“中国名片”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赴黎巴嫩维和纪事(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1日   03 版)

        赴黎巴嫩维和的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官兵,在维和行动中展现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形象,成为地中海畔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那年,时任副指挥长的唐尚平带领官兵到日不肯村搜排未爆弹。当地的村民拉布拉辛把唐尚平拉到自家枝头挂满果子的橘子园,指着满地的子母弹焦急地说:“这果园是我的‘命根子’。如果不把这些炸弹排除,今年我就白辛苦了。”

        子母弹多得让人难以置信,不仅地上到处都是,一些果树上也东一颗西一颗挂了不少。怎么排?为了保护果树,唐尚平决定将子母弹移出果园后再销毁。茂密的果园里,官兵们弯着腰,像呵护熟睡中的婴儿一样,将一枚枚子母弹放入沙箱中。挂在树上的子母弹不稳定,是最难排的。在排除一枚挂在树枝顶端的子母弹时,士官李军以战友的肩膀当梯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排除。一家人的“命根子”保住了,拉布拉辛感动得热泪盈眶。自那以后,每年橘子收成时,他都要挑最好的,送给这群为保他“命根子”甘冒生命危险的人。

        在黎巴嫩人民眼里,中国维和官兵不仅工作踏实、能吃苦,不占别人便宜,还格外礼貌友善。居住在营区附近的村民说:中国维和部队的车队不超车、不抢道,途经居民区不随意鸣笛,官兵从不将枪口对着我们,他们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联黎部队由30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组成,活跃在黎巴嫩的世界媒体有近百家,某工兵团维和官兵常常在媒体镜头前生活工作,每个官兵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公众人物”。官兵们不仅要完成好任务,还要考虑举手投足间可能造成的“国际影响”。为此,他们就如何面对国际媒体采访、在公开场合如何行为处事等组织专题教育,从官兵着装、言谈举止、礼节礼貌等生活细节抓起,甚至连文雅就餐、文明如厕也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当好“外交官”,官兵们下功夫克服“语言关”,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培训、自学,提高英语水平。去年底,联黎司令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许多国家的维和部队指挥长都带着翻译,而我工兵团指挥长黄艾俞却用英语汇报工作。当联黎司令保罗·塞拉将军得知黄艾俞为练好英语坚持每天两个小时强化学习时,用刚学会的一句中国话赞扬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传播中华文化,是官兵展示自身魅力、密切对外关系的重要途径。2010年8月,在联合国组织的授勋仪式上,官兵进行太极拳表演。维和友军目睹某工兵团维和官兵以柔克刚的风采,由衷感叹道:“中国功夫就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深。”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维和官兵还受到当地民众的青睐。如今在黎巴嫩,“您好”“再见”“欢迎你”等中国话成为流行语,中国餐厅也渐渐多了起来,几所学校还定期邀请官兵去教授汉语课。在维和部队工作的一位当地雇员的女儿娜娅妮乐高中即将毕业,她向工兵团官兵透露了自己的心愿:“高中毕业后,我想到中国上大学!”(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向 辉 凌 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