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

    “全国古籍普查拾珍” ④

    西藏博物馆藏《释量论》元至元间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大都刻本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1日   09 版)

        2010年9月,当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及西藏博物馆专家一同再次对天竺法称所造《释量论》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一文献是一部极具写本特征的元刻本。首页页眉上,西藏三大寺之一哲蚌寺藏书号昭然其上,更表明了由西藏博物馆所藏的这一文献与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所藏萨迦·班智达所造《量理宝藏》原为同一地方所藏。

        一个月前,天竺法称所造《释量论》在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被首次发现。因其叶面上无任何刊刻迹象,古籍工作者曾认其为13世纪写本。

        《释量论》是继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而且,无可争议地证明,《释量论》作为13世纪藏文刊印本,比藏文永乐版《大藏经》问世要早一个世纪。

        法称论师于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左右出生于南天竺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小通达世间各种学问。十六七岁时,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皈依佛门,师从陈那论师弟子智军学习《集量论》。法称论师创造了著名的《因明七论》,准确、详尽地解释了陈那论师的因明观点。《因明七论》有三个根本论和四个支分论,三个根本的论典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四个支分论典即《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因明七论,是学习因明最权威的著作,尤其是《释量论》,作为必学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令人欣慰的是,法称的著作及思想,虽然未能传入汉地,但在藏地,通过萨迦·班智达、宗喀巴等大师的开显,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大师们解释法称因明的著作,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中传讲研习和继承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了这门学科,使得法称思想的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正因为《释量论》是因明学者必备的重要典籍,元代皇家在大都(今北京)施刊了500函。扉画中刻印的文殊像和法称像具有元代典型的藏汉艺术风格,与吐蕃和宋代画像风格迥然不同。尾跋中明确记载该文献由元第三帝师达玛巴拉的倡议下刊刻而成。

        继蒙古阔端王与藏传佛教萨迦派四祖贡噶坚赞(1182年—1251年)于1247年会晤于凉州之后,元时期继续保持与萨迦派的密切关系。并且,延续西夏时期奉藏传佛教高僧为帝师之例,元世祖忽必烈奉萨迦五祖八思巴为帝师,掀起了元代历任皇帝奉萨迦派高僧为帝师之风。元代共出现十四位帝师,所称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即八思巴同母弟恰那多吉之遗腹子,生于1268年,13岁时八思巴去世,由他担任萨迦座主。1282年到大都,朝见忽必烈,被奉为帝师。约于1286年授命回藏管理藏务,死于途中。他在大都四年期间,召集藏、汉、印度、北庭名僧用梵文原本对勘藏汉文佛教大藏经典,历时3年撰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为藏文《大藏经》的编定和刻印打下了基础。由此亦可判断西藏博物馆藏《释量论》为1282-1286年间刊刻。

        元代皇室成员施刊藏文古籍的再次面世,不仅体现了元朝礼遇藏传佛教,并以藏传佛教来治理西藏的国策,更充分说明了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密切关系。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 白张、萨仁高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