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世事评说

    拯救地球家园

    万 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0日   05 版)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人类却为了追逐“更加舒适而又美好的生活”,不惜对自己唯一的家园进行“有组织、大规模、不间断地伤害”。在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疯狂而又残暴地虐待了地球两百余年之后,科学家们终于开始认识到,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痛苦正在转化成人类自身的悲哀。便有了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世人才开始逐渐读懂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反思人类损毁地球的不朽名作《寂静的春天》。

        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伴随着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大机器的轰鸣葬送了“寂静的春天”。毋庸置疑,世界不少国家都曾普遍经历过“工业污染的严峻考验”。伦敦曾因燃煤产生的雾霾获得“雾都”的雅号;日本曾在经济起飞时期爆发水俣病、疼痛病等公害;欧洲闻名的“黑三角”地带迄今仍未走出人们的记忆;多次原油泄漏事件曾给美国不少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遗憾的是,中国眼下也切身体验到何为“污染的发展”。去年冬天,北京遭遇了惊心动魄的“雾霾”。在“阴霾锁城”的日子里,人们不得不关注气候恶化、全球变暖,不得不思考物种灭绝、生态灾难。笼罩在整个城市上空的阴霾从哪里来?也许是越来越多的汽车排放出的超标尾气,也许是惨遭滥砍滥伐的广袤森林,也许是因工业废水污染而荒芜的万亩良田。

        整个世界都看到了地球的病态。地球被过度索取,生态惨遭污染破坏,物种正加速灭绝,地球被无情地掏空资源。近两百年来,人类活动过度放纵、霸道和危险,侵害了山川大地,污染了江河湖海。联合国公布的材料显示,人类活动不仅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而且也使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地球的生态系统在恶化,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正在由人类活动制造出来。

        是时候了,我们该关注森林损毁、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臭氧层遭难。

        是时候了,我们该防治土地沙漠化、酸雨破坏、工业污染、生态恶性循环。

        我们要善待地球,要提高环境意识,要寻求“没有污染的建设”、“没有破坏的发展”。

        我们要让21世纪成为绿色世纪,要弘扬低碳经济,要倡导绿色发展。

        我们要构建和谐世界,实现科学发展。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珍惜地球资源。

        我们要虔诚地守护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

        从联合国1972年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至今,人类为拯救地球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世界各国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必须采取联合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地球生态系统遭受的空前挑战。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政府能够正视中国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承认中国已经是“高排放国家”,并遭遇到严重的全局型、复合型污染。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注意到,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全球行动中态度积极,不乏出色的表现。中国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旨在勇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从而为守护地球、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作出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让中国跨入生态文明的门槛,就是要实现中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国正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

        “美丽中国”是中国的生态蓝图;

        “美丽中国”是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

        “美丽中国”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光明未来。

        对中国而言,“美丽中国”描绘的既是优美靓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更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融通与和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加。

        对世界而言,“美丽中国”是一个庄严的承诺。它诠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它表达出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意志和信念。从拯救和守护地球的意义上说,世界各国必然是“命运共同体”,因此,“美丽中国”既是中国的志向,也是世界的期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