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2013世界地球日:“气候变化”的千面故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0日   05 版)
    图为两位美国民众在华盛顿的联合车站内欣赏“2013地球日”参赛作品。徐静摄

        暮春四月的华盛顿,春和景明,簇簇樱花摇曳。波光粼粼的潮汐湖畔,人头攒动,飞鸟展翼蓝天,繁花笑颤枝头,草坪上洒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小松鼠们也雀跃其间。绿色、蓝色、白色、粉色、明黄色争相斗艳,跃入眼帘的满是大自然的五光十色。这里的明媚春光和热闹场景,不仅是为了欢庆美国久负盛名的樱花节,更是为参与一年一度的“地球月”、为迎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奏响欢歌。

     

        “地球日”从石油泄漏危机开始

     

        美国历史上曾发生多起重大石油泄漏事件,并导致当地遭受严重生态危机。如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导致威廉王子港的鱼和野生动物大量消亡,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捕鱼业亦不复存在,泄漏的原油最后覆盖了40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美国在墨西哥湾33%的海域被列为禁渔区,32处生物栖息地受到原油污染的侵袭。

     

        追溯至1969年,美国加州圣巴巴拉近海发生了石油平台的漏油事件,该事故致使周遭环境满目疮痍。当时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长期致力于自上而下推动社会环保。当他目睹了圣巴巴拉的生态惨剧后,深受震撼,强烈感受到:如果自己能警醒民众,提升公众对空气和水污染的意识,将迫使执政高层把环保纳入议程。随后,尼尔森参议员发起了“环境全国宣讲会”运动,并说服保守派共和党众议员彼得·麦克洛斯基担任该运动的联合主席,任命当时著名的环保主义者丹尼斯·海斯为全国总协调人,从而拉开了“地球日”草根运动的帷幕,全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该事件。

     

        1970年4月22日,这是美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绿色运动诞生日——“地球日”。当时,美国2000万民众走上街头巷尾、进入公园广场,发表关于健康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演说。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民间反石油泄漏、反工厂排污、反农药等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夜之间,环保成为全民分享的普世价值。在公众的影响下,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发表演说。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社会名流也发表了演讲,阐明环保的重要意义。据称,当时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地球日”活动。

     

        虽然第一届“地球日”只获得为数不多的政治家、商业巨头和工人领袖的支持,但是它却催生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成立以及一系列环保法案如“清洁空气法案”、“清洁水法案”和“濒危动物保护法案”。正如发起人尼尔森说:“环保运动犹如一场赌博,我们赌赢了。”1995年,尼尔森参议员也为自己赢得了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1990年,“地球日”发起人丹尼斯·海斯成立了“地球日网络”组织,从而将“地球日”推上国际舞台。1992年,首届“联合国地球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2009年4月22日,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各国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这份决议由玻利维亚起草,得到了50多个国家的联署支持。决议说,地球及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今后和未来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需求之间实现平衡,必须与自然界和地球和谐共处。

     

        环保:美国草根与政坛的一场艰难博弈

     

        其实美国的环保运动并非与生俱来,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坎坷,先通过自上而下的精英倡议,后又得到从下往上的草根推动,才形成今天的全国性行为,堪称一场政治马拉松。

     

        1962年,美国政坛对环保的不屑一顾深深困扰着时任参议员的盖洛德·尼尔森。他希望通过一个事件将环保议题推入美国政坛的聚光灯下。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支持下,尼尔森飞往华盛顿与时任美国大法官的罗伯特·肯尼迪商讨如何推进此事。1963年秋,肯尼迪总统在11个州开始了为期5天的关于环保议题的游说活动。然而,这次游说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败并没有消磨尼尔森的斗志,他义无反顾地陆续在美国25个州开展大大小小的环保问题演讲。虽然当时美国环境恶化的例证随处可见,民众深受其害,但是美国政坛仍然熟视无睹。

     

        1969年至1970年的美国正值多事之秋:各地学生反越战呼声此起彼伏;巴巴拉漏油事件和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的核泄漏事故相继发生;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排放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遭受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政客们更是坐视不管。效仿校园的反越战宣讲模式,尼尔森发起了全国环保宣讲运动,旨在通过草根运动来敦促政府重视环保、制定环保法案。诚如尼尔森对媒体说,我很高兴反战运动力量转化为环保力量,民众呼声最终唤醒了政府的良知。尼尔森回忆说,1969年9月,在西雅图的一个会上,我宣布1970年将会诞生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全民运动,欢迎每一位的参与。这次讲话颇受媒体青睐,广为传播。全国各地纷纷给我致电致信询问“地球日”的有关情况,民众展开了一场关于土地、河流湖泊和空气现状的研讨。

     

        首次“地球日”活动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美国草根阶层的力量。尼尔森评价道,美国政府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组织一场2000万人的泛环保全民运动。环保来源于社会大众的诉求,而“地球日”恰恰呼应了民众的环保愿望,凝聚了草根力量。

     

        讲述“气候变化”的故事

     

        “目前,许多人仍然认为气候变化是与己无关的问题,但是事实表明该问题已经切实影响到人、动物以及我们热爱的每一寸土地。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气候变化下的千千万万个面孔。”地球日网络组织会长凯瑟琳·罗杰斯,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2013地球日主题发布会上对媒体说,“2013年的地球日,我们将环保这一泛议题缩小至每张面孔,看看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每张面孔。”

     

        “气候变化的千面故事”成为2013年美国地球日的主题,旨在强调气候变化对个人的影响,以激发个体环保意识。从2013年2月22日至4月22日,地球日网络组织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推特,收集和展示个人、动物或是地区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照片以及讲述相关故事。同时,该活动组织者还鼓励民众成为“气候报道员”,并将他们拍摄到的照片和所见所闻通过该活动平台与他人分享。据组织方称,届时,来自全球的成千上万张照片和故事将被呈现给所有关爱环境的人们。

     

        在“气候变化的千面故事”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泛环保议题的照片林林总总,其中,有许多来自中国各地如北京、内蒙古、新疆、南京等地的参与者提交的作品。有一张来自内蒙古的面孔讲述的是内蒙古沙漠化的情况:参与者站在茫茫无尽的沙漠之中,天、地浩渺而干涸;而另一张来自北京的照片讲述的是:一个外国小伙手持一张写有“3R: REDUCE, REUSE,RECYLE”的张贴画与两位中国姑娘讨论:减排、再利用、可回收。

     

        地球日网络组织“地球日”活动总监富兰克林·罗素告诉媒体,气候变化的千面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每个人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及其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挑战,它还号召全世界人们在地球日当天,通过各种活动来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环境。该组织称,每年有192个国家的约10亿人在“地球日”当天举行各种环保活动,此时此刻,团结起来行动才有力量。

     

        在“地球日”的发源地美国,2013年4月1日至4月30日是著名的“地球月”。今年华盛顿的“地球月”活动在当地的交通枢纽——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及其商场内举行。日前,记者一步入联合车站商场,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地球日”的宣传旗高悬大厅。在商场主厅正在举办名为“青年艺术比赛”的画展,旨在庆祝美国国家樱花节和2013“地球月”。来自华盛顿的40所学校的600多名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展出了自己的画作,樱花与自然是主旋律,稚嫩的笔触、飞扬的色调提醒着参观者时刻爱护潮汐湖畔的3000株樱花。

     

        为庆祝“地球日”的到来,全美各州将举行各具特色的“地球月”活动:从绿色时装秀到绿色商品展、从环保烹饪到反垃圾食品,从环保类影片展到摇滚音乐会等等,主题鲜明,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实实在在地将这场草根运动变得更加草根化。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