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8日 星期四

    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陆伟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8日   11 版)
    十九世纪英国工人居住的贫民窟

        城市已有漫长的历史,但现代城市却是工业化的产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它所进行的城市化探索,成为后发国家开展城市化的一面镜子。

     

        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历程

     

        18世纪下半叶,当满清王朝还沉醉在物产丰饶、无所不有的美梦之中,中国民众还在点燃“走马灯”娱人耳目之时,欧亚大陆西边不列颠岛上的蒸汽机正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到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到20世纪,约八成人口生活在城市,英国进入高度城市化社会。 

     

        在工业发达地区,崛起了一大批崭新的工业城市。而且,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增长最快的是伦敦和近畿诸郡、工业化的西北、约克郡的西部、西米德兰的东北和东部。北方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设菲尔德、布雷福德和诺丁汉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城市规模扩大、大城市日益增多。1851年,英国有10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到1901年,利物浦、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的居民达到了50万,而伦敦的人口等于紧随其后的18个大城市人口的总和,几乎等于巴黎、柏林、维也纳和圣彼得堡的人口总和。伦敦成为英国的神经中枢,成为众城之城。

     

        城市化浪潮还催生出一大批城市群或城市带。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不断吞并周围的中小城市,形成当时罕见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经济、信息、服务互相呼应、互相依托,有着极大的聚集效应。

     

        英国的城市化还彻底改变了英国原有的经济地理格局。英国传统的经济重心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现在新兴的西北部工业区机器轰鸣,涌现出大批工业城市,英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向北移动。

     

        “迈达斯灾祸”——城市病种种

     

        英国从诗情画意、美丽宁静的乡村社会,变成机器轰鸣、厂房遍地、烟囱林立的城市社会。大量人口涌进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来不及向城市集中,城市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从街道、住房,到基础设施都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需要,英国深深地患上了“城市病”。以至于英国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用“迈达斯灾祸”来形容这段历史。

     

        托克维尔称曼彻斯特“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流出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把城市社会的两面性描绘得淋漓尽致。盖茨·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南方和北方》,以及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还有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对曼彻斯特的生动描述,都展示了城市病的种种症状。 

     

        19世纪的英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毫无规划可言。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另外,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人畜共居,臭水塘触目皆是,到处是用家庭垃圾做饲料的养猪场、肮脏的街道以及堆积如山的垃圾。

     

        城市的空气不再清新,天空不再蔚蓝。“煤烟曾折磨大不列颠……100多年之久,以烟煤为燃料的城市……无不饱受过数十年严重的大气污染之苦”;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1952年还有伦敦“杀人雾”毒害着居民。

     

        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卫生。泰晤士河原本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鲑鱼产地。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生活污水、工厂污水、抽水厕所的粪便都不经处理便流入下水道,最终流入泰晤士河,使其逐渐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到20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水污染几乎达到极限,其他工业城市的河流也不例外。恩格斯描绘道:流经利兹的艾尔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入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

     

        住房拥挤和紧缺成为通病。许多住宅被分割出租,地下室与阁楼也变成了居住空间。新建住宅,则追求单位面积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在狭小的空间里建造尽可能多的住宅。于是,出现了“背靠背住房”、“大杂院住房”等“创新”举措。这样的城市环境和物质条件还带来了贫困、疾病、犯罪等其他城市病。 

     

        应对城市病的积极探索

     

        城市既带来了空前的财富与繁华,也对人类智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英国尝试着宏观视野和具体操作,来解决城市体系部署和城市内部建设问题,探索城市空间的布局。

     

        从19世纪开始,英国通过国家立法来限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20世纪一些保护空气质量的立法,把大量污染企业疏散出城市。新世纪以来,更是把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提上新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在治理PM微尘方面,可谓绞尽脑汁。从征收拥堵税,到设立低排放区,从鼓励混合动力车,到减少路面扬尘,从伦敦市长做广告推广自行车项目,到公园绿地建设,英国在节能减排、营造绿色生态城市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另外,19世纪以来,英国对城市下水道系统进行彻底的更新改造,建造起异常复杂坚固的综合系统,把污水、雨水进行处理,再加上大量污染企业外迁,最终解决了城市水系的污染问题,伦敦的泰晤士河再次出现鱼虾。

     

        对城市穷人的贫民窟,则从私人慈善家试行的模范住宅,政府规范私人住房的标准质量,确定房前屋后应有的空间,再到20世纪市政公房的建设,不仅让英国人住有所居,而且是具有传统风味的房屋。屋前园地,屋后花园,楼下起居室与楼上卧室私密空间的分离,房屋成为英国人的“城堡”。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作为第一个现代城市化国家,英国的探索之途为世界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也不能不照照这面镜子。(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