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榜书热评

    这里有每个人的童年

    ——读《耶稣的童年》

    作者:王敬慧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6日 13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0岁的库切开始写这本书时,似乎已经到了圣人所说的修炼成贤的境界,能够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从心所欲地写文叙事。

        《耶稣的童年》是一个相当宏大的书名,可以看出库切的视角越发宽广。没读文本之前猜测他要对宗教进行批判性思维,但是读到了文本之后,感觉库切在用此书指涉所有的世间凡人。小说里有每一个人的童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童年,我们孩子的童年,也可以看到库切本人的童年。

        小说的背景让人联想到西班牙帝国——那个在号称“日不落”大英帝国之前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人公是西蒙与大卫两个新移民。他们的名字不是本来的名字,而是在到达新领地后被官方任意指定的西班牙语名字。大卫与西蒙本是芸芸众生中的两个陌生人,因为船出了事,大卫与父母离散,也丢了脖子上挂着的关于自己身世的信件,然后与西蒙遇到一起。西蒙带大卫来诺维拉是因为要帮大卫找到母亲,尽管他从未见过大卫的母亲,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为了养活大卫和自己,西蒙每天到码头上做搬运工。码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工头帮助照顾大卫,西蒙在工友的帮助下,辛苦而快乐地工作。对于西蒙想给大卫找妈妈这个任务,在常人看来是无法实现的,但神奇的是,在诺维拉,他真找了一个圣母玛利亚式的未婚女子,伊妮丝,愿意全心全意地做大卫的母亲。尽管这位母亲与西蒙一样都深爱着大卫,但是爱的方法又不同:前者是对大卫的无限溺爱与放纵;后者是对大卫的耐心指导与帮助。

        大卫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充满爱心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他很像耶稣,有着神奇的领导力。当他被送到问题儿童学校,他很自然地成为那里所有孩子爱戴的对象。文中对他的描述也让人联想到带着荆棘花冠的耶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伊妮丝的纵容之下,他拒绝接受学校的常规教育。为了避免大卫再次被送回问题学校,西蒙帮助伊妮丝,带着大卫逃往其他地方,他们打算到一个新的安置地,开始新的生活。故事到此结束,但是我们知道西蒙、大卫和伊妮丝到了新的移民地,还会遇到同样的未被解决的问题。

        小说中的西蒙是作者当下的化身,而大卫更像童年时代的作者。大卫的聪慧早熟以及与众不同的洞察能力,与库切自传体小说《童年》中的主人公如出一辙。

        作为一个一直在世界各地游走,最终定居在澳大利亚的作家库切而言,对移民的经历与感受他是有发言权的。大卫与西蒙所在的安置地:诺维拉,是库切的理想国:在这里,每个新移民都可以有住房和安置费;码头上,只要你努力劳动就会挣到工钱;孩子到了六岁自然就可以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成人学校里不仅能学到各种知识,还有免费的餐食可吃;码头上的工人如此开心地工作,如此深刻地探讨哲学问题,好像回到了古希腊的理想国。

        小说中的大卫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我状态,真实的,丝毫不做作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大卫那样灵气的地方,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视角理解周遭的世界、用自己的努力改造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弱者。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与众不同,应该得到特殊的奖赏。西蒙告诉大卫,“我们都想得到超过自己应得的份额。”西蒙是一个判断中肯的人,他与大卫谈那位抢钱劫车的撒旦式人物达戈先生时,没有用责骂的话语,而是说,“我们没有给他梦想中的奖章,这时候他就拿钱来代替了。他拿了他认为跟他劳动价值相当的钱。就这样。”但是,西蒙也告诉大卫尽管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人的天性,但是聪明的人会将这些梦想藏在心里面。“如果我们个个都与众不同,那就不存在与众不同这一说了。”

        小说提到了语言的使用问题。大卫不喜欢被迫学西班牙语,西蒙曾教育他说,学西班牙语的目的是与人更好地沟通。“我们必须彼此协作。我们协作的一个方式就是说同样的语言。这是规则。一条很好的规则,我们应该遵守这条规则。不仅是遵守它,而且还要非常用心地遵守,不能像骡子那样不停地用后蹄去刨地。要用心,还要心存善意。如果你拒绝这样做,如果你不好好对待西班牙语,坚持说你自己的语言,那你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你会没有朋友。你会被人遗弃。”当然也不是永远都要说西班牙语,小说中大卫问西蒙是不是来世也要说西班牙语,西蒙回答:“肯定不会。说不定,我们没准要学中国话呢。”

        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着一颗躁动的心,迁移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许多住在乡村的人希望到城市找到未来,也有许多在城市的人们希望移民到遥远的异国他乡。而在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作为他们移民的目的地。当迁移成为一种潮流,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移民潮,而移民的目的与需求又是什么?

        《耶稣的童年》 【南非】J.M.库切著 文敏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