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本报一版头条刊发了通讯《“像油井钻头一样过硬”——追记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韦忠良》,在常州市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常州市教育系统举行学习韦忠良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常州市教育局以及高校、基础教育领域的校长、工会主席、教师代表等三百余人聆听了报告,他们纷纷表示,韦忠良的事迹让他们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
从500米到5000公里
讲起韦忠良的故事,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何岩峰总是流露出敬佩的眼神。“石油工程专业各方向之间技术差异性较大,每个方向都需要引进专职教师。年过半百的韦老师总是自己跑到高校找人,还放下身段一家家地联系产学研合作基地,聘任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师从4位到40位的飞速发展。”
韦忠良的敬业不仅体现在离家仅500米的办公室,还体现在离常州5000公里的油田现场。2010年,韦忠良主动请缨远赴新疆克拉玛依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把科研成果转移到西部。为了早日建成技术转移中心,他每天都要奔波四五十公里。
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潘建中表示,常州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学习韦忠良的先进事迹,就是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扎”入工作、享受工作的热情,以尽心尽力、尽展其能、殚精竭虑的倾力,将自己投身于平凡的工作之中。
不顾面子,只为一个企业招生名额
“‘干教育,就是个良心活儿’,这是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师、韦忠良生前的徒弟李栋宣讲起往日的点点滴滴,声音有些沙哑,“韦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平时,他晚上会到宿舍查看,玩游戏的同学都会被赶到图书馆和教室自习。”
“韦老师认定良好的就业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有时候,为了让企业多给一个招生名额,他可以不顾自己教授的面子,在油田人力资源部门口蹲点‘泡蘑菇’。”韦忠良的研究生黄静在讲述和韦忠良亦师亦父的关系时,几度哽咽,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耐得住寂寞的“守望者”
报告会从下午两点开到三点半,一个半小时里,没有一位听众提前离场。
“韦老师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自己有专利,也有创新的东西,可他把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不为名、不为利,脑子里装的全是学生的未来。”常州市市北初级中学工会主席蒋婷玉表示。
江苏理工学院教师朱军认为,高校应该在更多的方面给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热爱学术的工作者,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韦老师这种优秀师德的现象不能是‘昙花一现’,而应该变成满园春色。”(本报常州4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