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中国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面塑首先出现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在北方农村名目繁多的大小节日和各种庆典、聚会时,聪明、勤快的妇女们都要用发酵的面团做出各种自己喜爱的样式,像石榴、荷花、蝙蝠、蝴蝶、龙、凤等,蒸熟以后再点染一些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经过不断流传、演化,独立的面塑艺术从食品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到了近代,面塑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风格有了很大变化,并由街头制作的民间玩具,发展为案头陈设的艺术品。
王玓从事面塑创作近20年,研制出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的“精细彩色雕塑面”,既有良好的雕塑效果,又能够永久存放,作品不会干裂,也不会变质。她的作品清雅宜人,温馨明净,包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观众中,她的精巧的作品都极受欢迎。(杨 敏/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