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建设关系到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里的践行,关系到国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加强思想教育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思想教育在师德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师德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有着直接联系,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师德建设首先是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大学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师德建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立师德、铸师魂,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以北京师范大学的实践为例。北师大近年来实施了立德铸魂计划,弘扬校训精神,注重将理论武装与师德养成相结合,坚定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通过组织专家宣讲团、理论研讨、主题征文、实践活动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开展校训精神大讨论,将传承大学文化传统融入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全过程中,形成了立师德、铸师魂的良好局面。通过此类宣传教育,广大教师不断深化对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认同,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职责与使命。
加强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
要确保师德建设有实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关键。制度在规范教师行为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凝聚共识等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作用。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之中,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手,把教师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真正纳入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确保教师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合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北京师范大学紧紧抓住师德建设管理体制、教育机制、评价机制等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师德建设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具体操作上,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列为教师的第一规范,把师德纳入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坚持每年由学生对师德师风进行评价。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成效卓著。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是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资治通鉴》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的观点,即学术知识中融合着对正义和美德的理解。做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做到文以载道,将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成为知行统一的典范。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注入真诚的爱,在此基础上精心培养并严格要求学生;也要民主、公平地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与自重意识。因此,加强师德建设,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近年来,全国高校涌现出一批师德典型,他们的学识魅力和人格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师生,其所蕴含的“奉献”、“红烛”精神,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北京师范大学也注重发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带动作用,不断发现和推出师德典型,开展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等评选活动。在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广大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助力专业发展、关心教师成长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高校工作规律和教师需求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第一位的,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师德水平的高与低,不仅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修养和行为举止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上。师德建设应该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成为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教育的绩效责任被强化,一些学校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出现了偏差,教师职务评聘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还未根本调整过来。只有把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关心教师的成长发展,师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才有依托和载体。
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为此开展了许多新探索:实施青年教师引航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业务指导和生活扶持;设立学校和院系两级科研启动经费,为新入校教师提供资助;创新载体,持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搭建平台,选派教师出国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组建的教师发展中心,已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师德建设的有力支撑
师德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品格,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精神追求。师德所倡导的是教职员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其传承和养成源于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同时,教师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最直接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教师的品格最能体现大学精神,又能影响大学文化。只有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倡导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宽容精神,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赖的人文氛围,才能让广大教师一心一意育英才,安安静静做学问,形成有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以教职工为本,将管理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努力形成尊师重教、服务教师的良好风尚。一是弘扬师德传统。北京师范大学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学校历来重视以道授人,以德育人,强调教师以身作则,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努力造就堪称人师的教育家。二是重视教师节,组织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教师风采”大型展览,举办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建设,造就一流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而持久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