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转企改制之后怎么办

    ——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报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2日 01版)

        作为全国第一个转企改制的文化央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样板和标兵,它改革的每一步都引起各方关注——改革的效果究竟怎样?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进行了采访。

     

    改革没有“回头路”

     

    转变身份是第一步,深化改革将更关键

     

        “全体‘卧倒’,重新竞聘”,一进入东方演艺集团的大院,员工都在谈论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重新选择岗位,大家都在为竞聘准备着。记者看到,中午休息时分,练功房里也没闲着,好几个演员排队用着录音机,认真地练习自己的舞蹈,一股生机勃勃而严肃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期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现在有些人认为改革已经完成,逐渐松了一口气。而东方演艺集团这股持续改革的劲头令人震撼和鼓舞。

     

        在4月2日的首次竞聘会上,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维与6位同事参与竞聘“艺术总监”一职。已参加2000多场演出、并多次为中外领导人演出的周维,从来不怵登台。但这次参加竞聘,51岁的周维还是坦言“很有压力,万一竞聘不上,很没面子”。但他也有信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参加竞聘,也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

     

        “去年,集团对演员的考核是末位淘汰,只要不在后10名就行了;而今年开始的新考核是,只有进入前10名才能有岗位。”在舞蹈演员滕宇看来,新一轮竞争似乎更“残酷”了。但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总会通过考核,释放潜力的。滕宇的自信来源于对改革的认识转变了,“改制前,论资排辈,我只是一个二级演员,绝对不能想象这个职称可以成为最高的3个领衔主演之一。改制后,员工们机会多了、怨言少了、收入高了、心情好了,如今在集团,是金子总能发光,人才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子。”

     

        “上一轮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员工身份转变了、观念转变了,对自己和集团的发展更有信心。”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顾欣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没有“回头路”,东方演艺集团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仅靠现有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经营制度的深层次改革,一方面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大胆引进人才,不仅要从600多名员工中选人才,还要面向社会选出需要的专业人才。

     

    改革由外围向核心推进

     

    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的运行体制

     

        “虽然我这次竞聘总监惜败,但是如果没有改革,我连参与这次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改革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已经摩拳擦掌、做好准备,迎接新一轮竞聘的开始。”参与总监岗位竞争的作曲家苑飞雪如是说。

     

        就算竞聘失败也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准备迎接新的机会。这次总监的竞聘,只是东方演艺集团深化改革系列措施迈出的第一步。据悉,总监竞聘上岗以后,将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向集团董事会提出方案,进行机构组建和全员竞聘,现有部门都会进行“大手术”,作相应的裁撤、精简、增设、合并。

     

        “转制后成为了市场主体,但还不是合格的市场主体。”顾欣在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新一轮改革将由外围向核心推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具体做法,一是打造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严格内部管理,推动职能转变。”

     

        改制后东方演艺集团公司构建了东方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民乐团、东方流行乐团、东方爱乐交响乐团等六大演出实体。下一步将按照顾欣所说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放权、“松绑”,形成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格局。

     

        顾欣举例说,为了构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格局,要彻底打破过去“等、靠、要”财政供养的陈旧思维,通过盘活流动资金、吸收社会资本、争取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等多种途径,解决过去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僵化瓶颈,形成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的资金结构,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以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将集团业务拓展到艺术教育、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等其他板块。

     

    改革还要啃“硬骨头”

     

    改制企业需要“轻装前行”

     

        4月9日中午,记者来到东方演艺集团的排练厅,只见一个舞蹈演员跛着脚,跟随雄劲、苍凉的蒙古长调在练蒙古舞的肩部和手部动作。这位叫斯日吉德玛的舞蹈演员已经40岁了,还希望像舞蹈家杨丽萍一样站在舞台上表演。她表示,虽然不年轻了,不能有年轻演员那样的身体条件,但她相信舞蹈的内涵是文化和生活体验,她到草原采风、还向外国老师学习,继续向专攻蒙古舞的舞蹈家努力。斯日吉德玛说,是集团的岗位竞聘给了每个演员更多认识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然而,像斯日吉德玛这样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老演员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舞蹈演员都处在“上台嫌老、退休嫌早”状况,面临分流转岗的问题。从有五六十年历史的事业单位转企而来,东方演艺集团总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随着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深入,既面临着遗留问题,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在顾欣看来,现在的改革发展,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无论是遗留问题,还是发展中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着力解决好,这也恰恰证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转制企业面临和别的企业不一样的成本和负担——这不仅是东方演艺集团,也是所有转制文化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转制后文化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新一轮改革,需要完善对转企改制单位的扶持政策,确保改革‘不可逆’。改革成本、改制支持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把改革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编后:文化体制改革也依然在“路上”。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者以极大勇气突破种种阻力解放生产力的历史。改革给文化企业带来令人振奋的红利,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只有敢啃“硬骨头”,直面那些绕不过的“老大难”问题,以更大的智慧、更坚决的勇气、更坚强的信心、更加不懈的探索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解决一个个难题和矛盾,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创造更加丰厚的红利。(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