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

    环球人物

    东西方文化造就的艺术大师赵无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1日 08版)
    赵无极
    赵无极作品:足迹

        早晨阅读新闻,赵无极9日在瑞士病逝的消息映入眼帘,令人扼腕叹息。这位享誉国际画坛的法籍华裔抽象派大师终于没有挺住多年阿尔兹海默病的折磨,在93岁的高龄乘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他那难以割舍的画室,那个让他的艺术天赋得以纵横翱翔的地方。

        法新社刚刚发表的消息称他是“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大师”,而法国著名诗人克罗德·华则高度赞扬,“赵无极的画是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他认为赵无极的成功是对那些“认为不同文化是对立的,东西方文化从根本上不能相容”的说法最有力的反证。

        的确,数十年来,赵无极以“西方油画形式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赵无极自传》一书中,他写道:“我每日黎明即起,进入画室。面对前一日开始的画幅,在不肯乖乖顺从我意志的色彩和空间挥笔。在与绘画日复一日的争斗中,我得到莫大的快乐,尽管也曾气馁和疲倦。我的绘画以表现我的内心感受为宗旨,合乎我作为艺术家的责任与意识。”

        在赵无极一生的作品中,他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在艺术的天地里探索,孜孜以求。记者在巴黎曾有幸多次参观赵先生的画作展,深深为其作品的感染力所震撼。尽管我是个绘画艺术的门外汉,但在他那些融合了东西文化元素的作品前,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那深厚的艺术力量所感染。诚如艺术批评家所评论的那样,赵无极的画作色彩变化多端、笔触遒劲有力、富有韵律感及光感。人们尤为感叹的是,赵无极在法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其创作风格居然没有“纯粹的法国化”,依然将东方文化执著地体现在其西方绘画艺术中。赵无极成熟期的作品实现了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追求到中国传统回归这条主线,但绝非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基于在哲学与美学审视下的回归。赵无极的画作为西方民众开启了一扇透彻地了解东方文化的艺术之窗。

        由于他的艺术成就,赵无极被聘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并曾获得法国骑士荣誉勋章。他的艺术足迹踏遍世界,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160多次个人画展。钟爱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赵无极的作品有着高度的评价。美籍华人、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设计家贝聿铭先生谈到赵无极的作品时骄傲地指出,“绝非夸辞,我敢说赵无极乃当今欧洲艺坛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平。自幼在家庭的艺术熏陶下,赵无极对绘画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4岁时,他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接受系统的绘画学习。在杭州期间,他受到林风眠的教诲与指导,学到了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为其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他为“镀金”来到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未曾想,这个最初只为短暂深造的“艺术之旅”使他与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造就其艺术成就的广袤舞台。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赵无极因个人画展的成功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法兰西的艺术气息不断感染影响着这位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战后欧洲画坛重新复苏的气氛与艺术家的个人发展不谋而合,使他在嗣后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赵氏风格”。其众多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的力作让即便是挑剔的法国人也了解和接受了他的艺术,进而承认了他在法国乃至世界画坛的地位。

        如今,赵无极是中国海外最具身价的画家之一,不久前在香港苏富比20世纪艺术拍卖场上,他的一幅画作以1600万港币起拍,最终以3200万港币成交,成为拍卖场上的最大看点。

        赵无极走了,但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为中西方人民树立起一座艺术交融的丰碑,也为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搭建了一座桥梁。(本报巴黎4月10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 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