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征信业管理条例系列报道之一

    你珍重信用吗?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9日   01 版)

        多年前,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贷款买房,一到银行,银行一查个人信用档案,发现他在6年前有一笔50美元的电话账单未付。因为这个疏忽,他的房贷利率被银行提高了0.2个百分点。

     

        这个当年听来让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如今在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已为1833.1万户企业和8.1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诚信正在成为社会诚信者的通行证,信用也必将成为信用中国的新名片。

     

    管好自己的“信用身份证”

     

        家住北京崇文门地区的顾女士近日看中了一处位于南四环的新楼盘,销售人员提醒她去查询一下个人信用记录。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顾女士发现自己竟然有10余期信用卡还款逾期记录。之后虽然她立即把欠款还了,但由于已经产生多次不良信用记录,各家银行都不愿意为她提供贷款。

     

        “有个人信用记录以来,市民从原来的不了解、不关心,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近期市场中出现不少买房者由于信用卡逾期还款,银行拒绝办理房贷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人信用记录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发放信贷时重要参考依据,如有恶意透支、恶意欠款等情况,商业银行可能会提高贷款门槛,甚至拒绝放贷。

     

        “以前只听说信用卡逾期会影响信用,没想到助学贷款逾期还款也会留下不良记录。”谈到去年因为信用问题,差点贷不了款的经历,刚刚工作一年的赵先生仍心有余悸,“现在我常常提醒自己,连电话费、汽车违章罚款也要按时缴纳,否则都可能被收录进个人信用档案。”

     

        良好的个人信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伙伴,除了在银行贷款时起作用,将来还能在个人担保、求职、租房、典当、购物中发挥优势,成为人们最好的形象代言。

     

    上了“黑名单”就处处碰壁

     

        几乎每一家银行都有这样两份有形或无形的名单:一份是列着诚实守信企业的“红名单”,意味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贷款和服务;一份则是记录了拖欠银行债务、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等企业的“黑名单”,意味着将以更大的代价和成本获得资金,严重的甚至被永远拒之门外。

     

        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至今难以扭转;由于会计造假,曾名列世界500强第7位的法国安然能源公司多年经营的诚信之塔瞬间崩塌;发生民间借贷危机之前,温州人内部的信用关系非常好,甚至不用打借条或字据就能借到数百万元,但是“跑路”潮风波使温州的信用关系降到“冰点”。

     

        事有信则利,事无信则废。“诚信的市场交易能够将社会资源迅速地配置到优质产品中,确保市场交易安全。如果社会信用缺失、市场秩序混乱,欠债可以不还、假劣商品满天飞,必然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增加,降低经济运行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表示。

     

        对企业来说,技术、人才、资金可以引进,唯独诚信不能引进,要靠企业自身积累。“对那些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企业,让它放开手脚,参与竞争;对那些失信,欺诈坑害消费者的,要严厉警告和限期整顿,再不改正就要把它从市场清除出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涛指出。

     

    社会信用建设迫在眉睫

     

        多年来,在尽享发展红利的同时,中国也为信用缺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造假账、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制假售假、合同欺诈、偷逃骗税、盗版侵权、走私骗汇等问题屡见不鲜;滥用公权、盲目决策、暗箱操作、徇私枉法等损害政府公信力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守信受损、失信受益。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从2002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社会信用体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金融、商务、评级评估等概念范畴,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综合概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和普遍愿望。据一份针对106家不同类型企业所进行的信用调研结果显示,100%的企业及其员工希望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又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还是优化发展软环境,适应更加开放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

     

        他强调,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工程建设等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要率先加强信用建设。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使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得到惩戒,使有良好信用记录者得到激励。“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机制的形成,使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珍重自己的信用行为和信用记录,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环境。”郭国庆指出。(本报记者 温 源)

     

        短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曾言:失足,你可能马上复起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信用是公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道,更是政府公正公信之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的关键期,充分发挥诚信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作用,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之相适应。

     

        信用是信任的基础,是和谐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增进社会成员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社会生活中矛盾和不确定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稳。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是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